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出师不战身空死,报国无能志已酬全文

出师不战身空死,报国无能志已酬

出处:《吊忠诗
清 · 钱澄之
寸磔常山痛未休,当时成败总难谋!出师不战身空死,报国无能志已酬
事转遗孤犹畏害,尸分列郡岂全收!岭南反正渠凶戮,底事忠臣尚有雠。

鉴赏

这首诗《吊忠诗(其一)》由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深刻感慨。

首联“寸磔常山痛未休,当时成败总难谋!”以“寸磔常山”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忠诚者遭受残酷对待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忠诚者的深切同情和对命运不公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忠诚与成败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了忠诚本身的价值,即便在失败中亦不可磨灭。

颔联“出师不战身空死,报国无能志已酬。”进一步揭示了忠诚者的悲剧命运。他们虽怀有报国之心,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最终只能以身殉职。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忠诚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深刻反思。

颈联“事转遗孤犹畏害,尸分列郡岂全收!”则将视角转向了忠诚者的后代和遗产。即使在忠诚者离世后,他们的后代仍可能遭受迫害,而忠诚者的遗产也可能因为政治斗争而无法完整保留。这一联反映了忠诚者及其后人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忠诚与权力斗争之间的冲突。

尾联“岭南反正渠凶戮,底事忠臣尚有雠。”以岭南为例,指出即便是在忠诚者已经平反昭雪之后,仍有冤屈未得伸张,忠诚者仍可能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一联深化了对忠诚与正义之间关系的探讨,表达了对历史不公和对忠诚者遭遇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忠诚者命运的深刻描绘,展现了对忠诚、牺牲与历史不公的深切思考,以及对忠诚者及其后代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