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宣和解亡国,穹庐黄屋恐非心
出处:《大房金源诸陵二首》
明 · 储巏
奉先西下乱山侵,涧道回旋入莫林。
翁仲半存行殿迹,莓苔尽蚀古碑阴。
秋山春水风流远,大定明昌德泽深。
却是宣和解亡国,穹庐黄屋恐非心。
翁仲半存行殿迹,莓苔尽蚀古碑阴。
秋山春水风流远,大定明昌德泽深。
却是宣和解亡国,穹庐黄屋恐非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奉先地区西下的旅程,山路崎岖,涧道蜿蜒深入茂密的树林。诗人感慨古迹犹在,翁仲石像仅存部分,象征着宫殿的遗迹,而古老的石碑已被苔藓侵蚀,显得沧桑斑驳。秋天的山水展现出岁月流转的风雅,大定与明昌两朝的恩泽深远。然而,诗人以宣和为例,暗示了奢华与亡国之间的关联,表达了对过于追求享乐可能导致国家衰败的忧虑。最后,诗人担忧即使有穹庐般的宫殿,统治者的心中可能并不真正关心百姓福祉。整首诗寓言深刻,借古讽今,具有历史的沉思和现实的警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