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钟殷林际,堂殿攀磴上
出处:《囊山寺》
宋 · 赵汝谠
松门包土囊,石径驻尘鞅。
征途悄愁辛,意豁金利爽。
鼓钟殷林际,堂殿攀磴上。
有亭依后冈,极眺一何朗。
海光混苍碧,云思浮渺漭。
良久空雨霏,风泉谷交响。
岩龛寄禅迹,古佛瞻刻像。
更欲步层巅,荒烟晚迷罔。
征途悄愁辛,意豁金利爽。
鼓钟殷林际,堂殿攀磴上。
有亭依后冈,极眺一何朗。
海光混苍碧,云思浮渺漭。
良久空雨霏,风泉谷交响。
岩龛寄禅迹,古佛瞻刻像。
更欲步层巅,荒烟晚迷罔。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松门:用松木制成的门。土囊:装泥土的袋子。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尘鞅:积聚的尘埃。
征途:长途旅程。
愁辛:忧愁辛苦。
意豁:心情开朗。
金利爽:金光闪烁的爽朗。
鼓钟:寺庙中的大钟。
殷林际:在树林间回响。
堂殿:殿堂。
磴上:阶梯上。
后冈:后山。
极眺:极目远望。
朗:开阔明亮。
海光:海天相接的光线。
云思:云雾思绪。
渺漭:广阔无垠。
空雨霏:细雨纷飞。
风泉:风声和泉水。
岩龛:岩石上的洞穴。
禅迹:禅修者的遗迹。
古佛:古老的佛像。
刻像:雕刻的佛像。
层巅:层层叠叠的山顶。
荒烟:傍晚的荒凉烟雾。
迷罔:迷失方向。
翻译
松木门边包裹着泥土的袋子,石板小路积聚了尘埃。长途跋涉中满含忧愁,但心情因金光闪烁而变得开朗。
钟声在林间回荡,我们攀登殿堂的阶梯。
有一座亭子坐落在后山,极目远眺视野多么开阔。
海天一色,与苍翠的碧波交融,云雾飘渺无边。
许久后只有细雨纷飞,风声和泉水在山谷间共鸣。
岩洞里留下了禅修者的痕迹,古老的佛像引人瞻仰。
我更想一步登上高峰,傍晚的荒烟让人迷失方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汝谠游历囊山寺的所见所感。首句“松门包土囊”写出了寺庙掩映在松树下的朴素景象,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自然。接着,“石径驻尘鞅”描绘了山路蜿蜒,尘埃微扬的场景,透露出旅途的艰辛。
“征途悄愁辛,意豁金利爽”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愁绪,但内心因景色的开阔而变得舒畅。随着行进,“鼓钟殷林际,堂殿攀磴上”,寺庙的钟声回荡在树林间,殿堂隐现在石阶之上,增添了神秘与庄重的气氛。
“有亭依后冈,极眺一何朗”描述了一座亭子坐落在后山岗上,视野开阔,景色宜人。诗人远眺大海,海天一色,云雾缭绕,令人心旷神怡。“海光混苍碧,云思浮渺漭”形象地刻画了这种壮丽的自然景观。
“良久空雨霏,风泉谷交响”描绘了雨后的清新,风声和泉声交织在山谷之间,形成和谐的乐章。接下来,“岩龛寄禅迹,古佛瞻刻像”则转向寺庙内的禅修痕迹和古老的佛像,体现了历史的沉淀和宗教的氛围。
最后,“更欲步层巅,荒烟晚迷罔”表达了诗人想要继续攀登的愿望,然而傍晚的迷茫烟雾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探索的意味。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囊山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对禅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