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全文

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

唐 · 孙逖
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
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

注释

水国:指南方多水的地区。
畔:边际。
扁舟:小船。
北未期:北行的行程还未确定。
乡情:思乡之情。
淮上:淮河流域。
失:失去。
郢中:古代楚国的都城,这里泛指故乡。
木落:树叶凋零。
知:感知。
寒近:寒冷临近。
山长:山路漫长。
见日迟:日出显得迟缓。
客行:旅人出行。
心绪乱:心情纷乱。
不及:比不上。
洛阳时:洛阳(古都,这里代指安宁平静的生活)。

翻译

南方水乡没有边际,小船北行的行程还未确定。
在淮河上失去了故乡之情,归乡的梦在郢都也感到迷茫。
树叶凋零感知寒冷临近,山路漫长使日出显得迟缓。
旅人的心情纷乱如麻,比不上在洛阳时的宁静。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秋夜的旅途中所感所思。开篇“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乡之路的渴望与不确定性,"畔"指河岸或田埂,这里意味着边界,而"扁舟"则是一种平底的小船,常用於浅水中。诗人南下无定期,只能是北上还未有确切的日子。这两句既写出了对家乡的向往,也流露出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情感已经在长江之上迷失,而关于归家的梦想则充满了不确定性。"淮上"指的是长江流域,这里象征着诗人与故土的距离;"郢中"则是古地名,今湖北省公安县一带,诗人可能曾在此处有所寄托。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两句写景抒情,秋天树叶纷纷落下,预示着冬日将至的寒冷;而山谷间的阳光因为山势的遮挡显得格外延缓,这些自然景象都深化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归乡的渴望。

最后,“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则是诗人在旅途中因思念家乡而心绪紊乱,甚至连曾经留恋过的洛阳城都变得不再重要。这里“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唐代更是一座繁华都市,但在诗人的情感世界里,它已经被对故土的深切渴望所替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游子对于归乡的强烈愿望,以及旅途中孤独与不确定性的复杂情感。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