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子真丘壑友,论交何必抚芳尘
明 · 张萱
山林风气远相亲,欲向桃源试问津。
郑圃已知胜郑谷,畸园应自候畸人。
曾闻珍桧雁舒翅,会见长松龙作鳞。
我亦子真丘壑友,论交何必抚芳尘。
郑圃已知胜郑谷,畸园应自候畸人。
曾闻珍桧雁舒翅,会见长松龙作鳞。
我亦子真丘壑友,论交何必抚芳尘。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雅的山林生活画卷。诗人以“山林风气远相亲”开篇,将自己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形象地展现出来,仿佛山林的清风与他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接着,“欲向桃源试问津”,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中的桃花源的向往,想要探寻那片世外桃源的路径,暗含着对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净土的渴望。
“郑圃已知胜郑谷,畸园应自候畸人。”这两句通过对比,赞美了郑圃和畸园的非凡之处,认为它们不仅超越了寻常的园林景观,更吸引那些与众不同、追求独特生活方式的人们。这里巧妙地融入了对个性与独特性的推崇。
“曾闻珍桧雁舒翅,会见长松龙作鳞。”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园中景物的生动与壮观,珍稀的桧树似乎展开了翅膀,而长松则仿佛化作了龙的鳞片,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与活力,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最后,“我亦子真丘壑友,论交何必抚芳尘。”诗人自比为子真(即子真先生)的朋友,表示自己愿意与那些志趣相投、追求自然与内心的纯净之士为伍,强调了友谊无需物质的装饰,真正的交流在于心灵的契合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纯净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真谛的理解。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