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今此去班群玉,我亦何言托断金
出处:《送别常叔度知县 其二》
宋 · 孙应时
一朝倾盖更倾心,颇畏人惊语太深。
乍可陶庐烦送酒,难堪偃室傍鸣琴。
君今此去班群玉,我亦何言托断金。
啼鴂飞花春又了,萧萧风雨卧山林。
乍可陶庐烦送酒,难堪偃室傍鸣琴。
君今此去班群玉,我亦何言托断金。
啼鴂飞花春又了,萧萧风雨卧山林。
注释
一朝:初次。倾盖:初次相见。
更倾心:深深倾心。
颇畏:有些害怕。
人惊:别人惊讶。
语太深:交谈太深入。
乍可:宁可。
陶庐:陶渊明的居所(隐士生活)。
烦送酒:频繁送酒。
偃室:静谧的屋子。
鸣琴:弹琴。
君今:你如今。
班群玉:加入杰出人物的行列(比喻高人之列)。
托断金:寄托信任(比喻极珍贵的信任)。
啼鴂:杜鹃鸟。
飞花:花落。
春又了:春天结束。
萧萧风雨:风雨声。
卧山林:在山林中。
翻译
初次相见便深深倾心,怕别人听见我们的交谈太深入。宁可你在陶渊明的居所频繁送酒,也不愿在静谧的屋子里听到你的琴声。
你如今要加入杰出之人的行列,我又能说什么来寄托对你的信任呢?
春天已逝,杜鹃鸟啼叫着花落,只剩下风雨声在山林中回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送别常叔度知县(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一朝倾盖更倾心”这一句表明诗人在短时间内心情变化之大,如同倾盆大雨般地倾泻出心中的感情。"颇畏人惊语太深"则显示了诗人对于别离的话语虽然浅尝辄止,但每一句话都触动心弦,感到言语过于沉重。
“乍可陶庐烦送酒”中,“乍可”表达了一种偶尔、难得的机会,而“陶庐烦送酒”则是说在朋友即将离别之际,诗人只能通过送上一杯酒来表达自己的不舍和烦恼。
"难堪偃室傍鸣琴"这一句中,“难堪”意味着难以忍受,而“偃室傍鸣琴”则是说在朋友离去的空寂里,偶尔拨弄琴弦的声音,更增加了诗人的哀伤。
"君今此去班群玉,我亦何言托断金"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珍贵情谊的比喻,将友情比作 班珠和断金,都是难以寻觅的宝贵之物。
最后,“啼鴂飞花春又了,萧萧风雨卧山林”则是说春天即将过去,而风雨中的山林更增添了一种萧瑟、寂寞的氛围,强化了离别时的凄凉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