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节署三年序,学术人心郁深慨
出处:《丁衡甫中丞属题傅青主书卷》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几动应知事将至,世乱何人能负气。
霜红遗集忽重刊,相感无端岂天意。
太原节署三年序,学术人心郁深慨。
空将节义比斯人,竟作遗民有馀愧。
傅山垂老见太平,天下汹汹顷谁赖?所忧邪说势未止,岁月蹉跎不堪待。
安知冥冥留公等,仅博狂歌资一快。
清谈如坐不夜庵,短卷摩挲黯相对。
霜红遗集忽重刊,相感无端岂天意。
太原节署三年序,学术人心郁深慨。
空将节义比斯人,竟作遗民有馀愧。
傅山垂老见太平,天下汹汹顷谁赖?所忧邪说势未止,岁月蹉跎不堪待。
安知冥冥留公等,仅博狂歌资一快。
清谈如坐不夜庵,短卷摩挲黯相对。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诗人郑孝胥的作品,他以中丞丁衡甫的请求为题,评述了傅青主(傅山)的书法作品及其背后的时代意义。首句“几动应知事将至”暗示着傅山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变迁预兆。接着,“世乱何人能负气”表达了对乱世中坚守气节之人的敬佩。
“霜红遗集忽重刊”提到傅山的遗作得以重新出版,诗人感慨万千,认为这种巧合并非天意安排。“太原节署三年序”可能指的是傅山在地方官署的经历,诗人借此抒发学术界压抑的情感和对傅山高尚节操的赞美。
“空将节义比斯人,竟作遗民有馀愧”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为遗民的自省,以及对傅山那种超越时代困境的崇高品质的钦佩。“傅山垂老见太平,天下汹汹顷谁赖?”则揭示了傅山晚年虽见社会动荡,但仍期待天下太平的心情。
“所忧邪说势未止,岁月蹉跎不堪待”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担心错误言论会继续蔓延,而时间流逝,令人无奈。“安知冥冥留公等,仅博狂歌资一快”暗含对傅山等人坚守道义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在逆境中找到片刻的解脱。
最后两句“清谈如坐不夜庵,短卷摩挲黯相对”,描绘出诗人与傅山书法作品相对时的沉思与感慨,仿佛在静夜中进行深沉的对话,充满了敬仰与共鸣之情。整首诗通过傅山的书卷,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