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飞白昼龙随杖,杏发青山虎守庐
出处:《病中王山人过访有赠》
明 · 胡应麟
年来消渴未全除,曲巷时时长者车。
宝箓自探俞跗诀,金函长秘葛洪书。
茅飞白昼龙随杖,杏发青山虎守庐。
试事长桑三十日,上池仙液定何如。
宝箓自探俞跗诀,金函长秘葛洪书。
茅飞白昼龙随杖,杏发青山虎守庐。
试事长桑三十日,上池仙液定何如。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的《病中王山人过访有赠》。诗中描绘了诗人因病卧床,但并未完全失去生活乐趣的情景。首句“年来消渴未全除”点明了诗人的身体状况,虽有疾病,但仍能感受到生活的点滴。接着“曲巷时时长者车”一句,通过描写访客的车辆穿梭于曲折的小巷间,侧面表现了诗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缘。
“宝箓自探俞跗诀,金函长秘葛洪书”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医学知识的渴望与探索,以及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宝箓”和“金函”分别指代珍贵的医书,俞跗和葛洪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通过这两句,诗人不仅展现了对医学的深厚兴趣,也流露出对传统医学智慧的尊重。
“茅飞白昼龙随杖,杏发青山虎守庐”则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的居住环境。白昼时分,茅屋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仿佛有龙随着诗人的手杖起舞;而青山环绕的居所,则有虎守护,象征着安全与祥和。这两句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试事长桑三十日,上池仙液定何如”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长桑是传说中的仙人,此处借指长寿之道。诗人尝试了三十天的养生方法,期待着上池仙液(一种传说中的灵药)带来的效果。这句既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态度,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生命永恒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同时也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