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竹秋雨重,凌霄晚花落
出处:《解秋十首 其七》
唐 · 元稹
寒竹秋雨重,凌霄晚花落。
低回翠玉梢,散乱栀黄萼。
颜色有殊异,风霜无好恶。
年年百草芳,毕意同萧索。
低回翠玉梢,散乱栀黄萼。
颜色有殊异,风霜无好恶。
年年百草芳,毕意同萧索。
注释
寒竹:经受秋寒的竹子。秋雨重:秋雨使竹子显得更加沉重。
凌霄:一种攀援植物,这里指凌霄花。
晚花落:傍晚时花朵凋谢掉落。
低回:低垂、回旋的样子。
翠玉梢:形容竹叶如同翠绿色的玉质枝梢。
散乱:分散、杂乱。
栀黄萼:像栀子花一样黄色的花托(这里可能指花的基部)。
颜色:色彩。
殊异:差异大,不同寻常。
风霜:风和霜,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无好恶:没有特别的喜爱或讨厌,指自然平等对待万物。
年年:每年。
百草芳:各种草木繁荣茂盛。
毕意:终究,毕竟。
同萧索:都变得萧条冷落。
翻译
在秋雨中寒竹更显沉重,傍晚时分凌霄花纷纷飘落。竹叶低垂如同翠绿的玉梢,散乱的是像栀子般黄的花萼。
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面对风霜却无偏好或厌恶。
每年百草都会繁茂,最终都难免归于凋零荒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寒竹秋雨重”一句,以浓重的秋雨为背景,使得寒冷的竹子更显得萧瑟,这种景象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凌霄晚花落"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隐喻,凌霄即高耸入云的样子,晚花代表着最后的美丽,但最终也难逃落下。
接下来,“低回翠玉梢”和“散乱栀黄萼”,描述了树枝在秋风中摇曳,花瓣随风飘散的情景。这里的“翠玉梢”形容树梢的青绿如玉,而“栀黄萼”则是指菊花的黄色花瓣。这些形象生动的字眼,不仅描绘了秋天的丰富色彩,也透露出一种自然界无情变迁的哲理。
"颜色有殊异,风霜无好恶"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上述观点,从而引出“年年百草芳,毕意同萧索”这样的感叹。这里面对着一年一度的花开花落,诗人发出对生命短暂和自然界中万物平等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间、生命以及自然界的深刻思考,是一首蕴含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