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濯且无尘,隐几得妙观
光涵郁蓝天,澒洞碧玉宽。
小亭尘土外,瓦影浮朱栏。
霜渚写秋色,烟林养渔竿。
佳人秋霞衣,皎皎明月冠。
欲濯且无尘,隐几得妙观。
海若眩河伯,等在蜗角端。
那知坳堂上,杯水生涛澜。
云间谢公子,五字冰雪寒。
展读胜图画,经行记林峦。
九垓未暇游,据壳谅匪安。
一到定何日,眷焉抱长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诗人朱松以细腻的笔触,将观澜亭周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巧妙融合,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方塘滟宿涨,曲涧来飞湍”,开篇即以动态之美引入,方塘因夜雨涨满,曲涧中水流湍急,生动地描绘了水的灵动与力量。接着,“光涵郁蓝天,澒洞碧玉宽”两句,转而描写水面映照天空的景象,蓝天与碧水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
“小亭尘土外,瓦影浮朱栏”则将视线转向观澜亭,亭子远离尘嚣,瓦影在阳光下轻轻浮动,朱红的栏杆更添几分雅致。这一段描绘了观澜亭的静谧与高雅,让人感受到远离尘世的宁静。
“霜渚写秋色,烟林养渔竿”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霜冻的水边展现秋天的景色,烟雾缭绕的树林中,渔翁悠然自得,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跃然纸上。
“佳人秋霞衣,皎皎明月冠”描绘了一位身着秋霞衣的佳人,头戴明月冠,形象清丽脱俗,与自然美景相得益彰,增添了诗作的人文色彩。
“欲濯且无尘,隐几得妙观”表达了诗人想要亲近自然、洗涤心灵的愿望,通过隐居于亭中,获得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妙体验。
“海若眩河伯,等在蜗角端”运用典故,借神话传说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个人在宇宙中的渺小。
“那知坳堂上,杯水生涛澜”则是对观澜亭所在之地的特殊之处的揭示,即使是一杯水,也能激荡起波澜壮阔的景象,寓意深刻。
“云间谢公子,五字冰雪寒”提到云间的谢公子,其诗作如冰雪般寒冷而清新,赞美了诗人的才华与风格。
“展读胜图画,经行记林峦”表达了对诗作的欣赏,认为其如同一幅精美的画作,记录了山林间的行迹。
最后,“九垓未暇游,据壳谅匪安”表达了诗人对未能遍游天下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不安与追求。
“一到定何日,眷焉抱长叹”则以疑问和叹息结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当前处境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宇宙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