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乍逢勾漏令,青山归觐武夷君
出处:《送丁戊山人返闽中》
明 · 欧大任
白日乍逢勾漏令,青山归觐武夷君。
手扶藜杖经溪雪,囊贮荷衣度海云。
绛节只将鸡犬去,赤霄终远凤皇群。
虹桥宴后还来否,祇恐璈笙不可闻。
手扶藜杖经溪雪,囊贮荷衣度海云。
绛节只将鸡犬去,赤霄终远凤皇群。
虹桥宴后还来否,祇恐璈笙不可闻。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丁戊山人的隐士即将返回福建中部地区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丁戊山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他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
首句“白日乍逢勾漏令”,以“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勾漏令”则暗指丁戊山人即将前往的地方,暗示了他即将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次句“青山归觐武夷君”,通过“青山”和“武夷君”的形象,表达了对丁戊山人回归故乡的敬意与期待。
“手扶藜杖经溪雪,囊贮荷衣度海云”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丁戊山人穿越雪溪、跨越云海的场景,展现了他不畏艰难、追求自由的精神。藜杖和荷衣是古代文人隐士常用的行旅装备,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态度和超然物外的风骨。
“绛节只将鸡犬去,赤霄终远凤皇群”两句,进一步刻画了丁戊山人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形象。绛节代表他的行踪,鸡犬则是他日常生活的伙伴,而“赤霄”与“凤皇群”则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志向。
最后,“虹桥宴后还来否,祇恐璈笙不可闻”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丁戊山人未来归来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担忧,担心在未来的岁月里,再也听不到那美妙的音乐。这不仅体现了两人深厚的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丁戊山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情感与深切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