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万马动,谁其知此翁
出处:《九月二十二日晓倚楼》
宋末元初 · 方回
北斗挂楼北,晓柄正指东。
乃知今夕昏,移以招西风。
南州霜未降,九月已过中。
候虫既无声,天犹迟过鸿。
一岁事垂了,吾生将无同。
春草百种死,夏木千林空。
依依墙壁间,独剩残菊丛。
日出万马动,谁其知此翁。
乃知今夕昏,移以招西风。
南州霜未降,九月已过中。
候虫既无声,天犹迟过鸿。
一岁事垂了,吾生将无同。
春草百种死,夏木千林空。
依依墙壁间,独剩残菊丛。
日出万马动,谁其知此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晓:清晨。昏:黄昏。
招:引导, 招引。
候虫:秋天的昆虫。
鸿:大雁。
垂了:接近尾声。
春草:春季的草。
夏木:夏季的树木。
依依:形容物体密集或摇曳的样子。
翁:老人。
翻译
北斗星高挂在楼北,拂晓时分它的柄指向东方。由此可知今夜黄昏已过,随着西风的到来而移动。
南方尚未降霜,九月已经过去大半。
秋虫不再鸣叫,天空似乎还在等待大雁的飞过。
一年的事务即将结束,我的人生也将不同寻常。
春天的草木大多凋零,夏日的森林只剩空枝。
墙壁间依稀可见,只有残存的菊花丛。
太阳升起时万籁俱动,又有谁知道这孤独的老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早晨,北斗星座指引着东方的方向,通过对时间的把握来呼唤西风,表达了一种急迫和无奈的情感。南方还未下霜,九月已过半,自然界的生命力正逐渐消退,昆虫的声音已经不再听见,天空中偶尔飞过的大雁也显得孤单。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一年将尽、个人生涯即将走到尽头的无常感和悲凉情怀。
春天的草木虽多种类,但到了秋后已然凋零;夏日繁茂的树林,现在也成为空壳。唯有残留在墙壁间的菊花,依旧坚守着最后的生机。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命轮回的一种描绘,也象征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无力感。
最后一句“日出万马动,谁其知此翁”则更深化了这种情感。面对着日出时分的繁华景象,诗人发出的是孤独和被世人忽略的哀叹。这里的“此翁”指代诗人自己,他感慨于自己的境遇和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巨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