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安阳捧檄心,趋庭乐事在鸣琴
出处:《寿春州杨明府封君》
明 · 成鹫
识得安阳捧檄心,趋庭乐事在鸣琴。
簿书不废晨昏节,菽水宁须暮夜金。
椿树八千开寿域,甘棠百里遍清阴。
朱明野老遥相忆,葛令丹砂更可寻。
簿书不废晨昏节,菽水宁须暮夜金。
椿树八千开寿域,甘棠百里遍清阴。
朱明野老遥相忆,葛令丹砂更可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杨明府的官员在寿春州为官时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治理有方、与民同乐的高尚品德。首联“识得安阳捧檄心,趋庭乐事在鸣琴”以“安阳捧檄”典故开篇,形象地表达了杨明府上任时的庄重与决心,同时点明了他致力于政务,乐于为民服务的初衷。接着,“簿书不废晨昏节,菽水宁须暮夜金”两句,进一步展示了杨明府勤勉治政、廉洁自律的形象,即使在繁忙的政务中也不忘家庭的温暖,体现了他作为官员的全面性和人情味。
“椿树八千开寿域,甘棠百里遍清阴”则运用了“八千椿树”和“甘棠”两个典故,寓意杨明府的施政如同长寿之树,荫庇百姓,使寿春州的百姓生活富足、安宁。同时,也暗示了杨明府的政绩如同甘棠一样,深受百姓爱戴和怀念。
尾联“朱明野老遥相忆,葛令丹砂更可寻”则从侧面表达了人们对杨明府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政绩和人格魅力的肯定。通过“朱明野老”的形象,诗人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的跨度拉长,使得杨明府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后世怀念的对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明府为官事迹的描绘,不仅赞扬了他的政绩和品德,也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敬意和怀念,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敬仰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