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波流粉壁,丹桂拂飞甍
出处:《登楼望月二首 其一》
隋末唐初 · 刘斌
圆月当新霁,高楼见最明。
素波流粉壁,丹桂拂飞甍。
下瞰千门静,旁观万象生。
梧桐窗下影,乌鹊槛前声。
啸逸刘琨兴,吟资庾亮情。
游人莫登眺,迢递故乡程。
素波流粉壁,丹桂拂飞甍。
下瞰千门静,旁观万象生。
梧桐窗下影,乌鹊槛前声。
啸逸刘琨兴,吟资庾亮情。
游人莫登眺,迢递故乡程。
翻译
明亮的圆月刚过雨后,高楼上显得格外清晰。洁白的月光洒在粉饰的墙壁上,红色的桂花轻轻拂过屋檐。
向下望去,千家万户静悄悄,四周景象生动无比。
梧桐树的影子映在窗户下,乌鹊的鸣叫声在栏杆前响起。
这情景唤起我对刘琨豪放啸歌的向往,也激发了我像庾亮那样吟诗的雅兴。
游子啊,不要在这里远眺,因为远方还有漫长的故乡之路等待着你。
鉴赏
圆月当新霁,高楼见最明。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景象:在一个清新的夜晚,月亮悬挂在空中,看起来格外明亮。诗人站在高楼上,可以尽情欣赏这份美丽。
素波流粉壁,丹桂拂飞甍。这里借用了水波和丹桂来形容月光的柔和与清新,其中“素波”象征着月光如同清澈的流水,“丹桂”则点缀出秋天特有的美丽。
下瞰千门静,旁观万象生。诗人从高楼上俯视,看到的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致,同时也感受到了万物竞发的生机。
梧桐窗下影,乌鹊槛前声。这两句描写了自然界中细微的变化,梧桐树下的月影,以及远处传来的鸟鸣声,为诗境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生动。
啸逸刘琨兴,吟资庾亮情。这里引用了历史上的两位人物——刘琨和庾信,通过他们的名字来表达自己对于古人豪放饮酒、吟诵诗书的生活态度的向往与欣赏。
游人莫登眺,迢递故乡程。这最后两句则是对过路行人的劝告,不要停留在此处眺望,而应该继续前进,寻找自己的归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