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抱忧国心,相逢喜忘寐
出处:《寄时天彝》
宋 · 刘黻
亭亭万木林,古柏集新翠。
凌厉雪与霜,不凋自天粹。
清庙嗟欲颓,谁堪栋梁器。
之材百世珍,造物巧相遗。
予抱忧国心,相逢喜忘寐。
凌厉雪与霜,不凋自天粹。
清庙嗟欲颓,谁堪栋梁器。
之材百世珍,造物巧相遗。
予抱忧国心,相逢喜忘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亭亭:高耸的样子。万木林:众多树木组成的树林。
古柏:长寿且常青的柏树。
凌厉:严寒、严峻。
凋:凋谢、衰败。
清庙:古代祭祀祖先的场所。
栋梁器:比喻栋梁之才。
造物:大自然。
忧国心:关心国家、忧国忧民之心。
喜忘寐:欢喜得忘记疲倦。
翻译
高耸的树木成林,古老的柏树聚集了新生的翠绿。经历严寒的雪与霜,它们依然茂盛,自然的精华未曾凋零。
感叹古老的殿堂快要倒塌,何处能寻得支撑大厦的栋梁之才。
这样的木材珍贵无比,大自然巧妙地留存下来。
我怀揣着忧虑国家的心,遇见这样的景象使我欣喜,连疲倦都忘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庄严的山林风景画卷,万木参天,古柏翠绿,宛如自然界中不受时光侵蚀的永恒存在。即便是在凌厉的雪霜中,这些植物也不失其生机,自有超脱尘俗之韵味。
诗人随后转向了清庙的颓圮,感慨于谁能担起维护这些古老建筑的重任。这里的“之材”指的是那些可用于修复庙宇的珍贵材料,它们仿佛是大自然巧妙安排的一部分,留给后人的遗产。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怀揣忧国心情,与他人相遇时难以忘却的忧虑。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赏,更透露出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