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从考正,将焉求其源
出处:《和陕令张师柔石柱村诗》
宋 · 邵雍
君为陕县令,我实康公孙。
始祖有遗烈,托君访其存。
夫君有诗来,题云石柱村。
石柱之始立,于古无所根。
就勒分陕铭,惟唐人之言。
既历年所多,首尾无完文。
难以从考正,将焉求其源。
我患读书寡,知识无过人。
经书史传外,不能破群昏。
从长卿公羊,宜自陕而分。
从君陈毕命,宜成周而云。
二者兼取之,于义似或尊。
分政东西郊,可以陕洛论。
此说如近之,庶几缓纷纭。
甘棠之蔽芾,石柱之青新。
当时之盛事,予不得而亲。
二南之正化,二公之清芬。
千载之美谈,予可得而闻。
弃经而任传,儒者固不遵。
作诗以明之,驰此庸报君。
始祖有遗烈,托君访其存。
夫君有诗来,题云石柱村。
石柱之始立,于古无所根。
就勒分陕铭,惟唐人之言。
既历年所多,首尾无完文。
难以从考正,将焉求其源。
我患读书寡,知识无过人。
经书史传外,不能破群昏。
从长卿公羊,宜自陕而分。
从君陈毕命,宜成周而云。
二者兼取之,于义似或尊。
分政东西郊,可以陕洛论。
此说如近之,庶几缓纷纭。
甘棠之蔽芾,石柱之青新。
当时之盛事,予不得而亲。
二南之正化,二公之清芬。
千载之美谈,予可得而闻。
弃经而任传,儒者固不遵。
作诗以明之,驰此庸报君。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作品,他以回应陕县令张师柔的石柱村诗为题,表达了对历史传承和地方文化的关注。诗中,邵雍首先提到自己与张师柔的关系,以及对祖先遗志的追寻。他对石柱村的石柱起源表示疑惑,认为其历史记载不够详尽,难以考证。接着,他反思自己的学识局限,承认自己在经书史传之外的知识较为匮乏。
然而,邵雍提出从《公羊传》的角度解读石柱村的历史,认为应该从陕地划分开始,进而联系到周朝的建立。他建议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澄清一些纷扰,强调了石柱村在东西郊区分政中的重要性。虽然未能亲身经历当时的盛事,但他通过诗歌赞美了石柱村的古老与清新,以及张师柔和先贤们的清廉美德。
最后,邵雍批评了仅依赖传说而不遵循儒家经典的倾向,通过这首诗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以此诗作为回报张师柔的方式。整首诗体现了邵雍对历史研究的热情和对学术严谨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