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兹道义及生民,晚具纁黄起遗逸
出处:《赠湖州使君李公择》
宋 · 陈舜俞
李侯车骑匆匆出,前驺不鸣随者急。
不游台沼不寻山,独向城隅小蓬荜。
城隅蓬荜谓谁家,太学先生贤已卒。
老妻犹在八十馀,侯来为问夫人疾。
当时弟子犹五六,连袂追随慎仓卒。
手调汤药进盂盘,劳问有无极纤悉。
巷人来观相欢喜,门外墙头闻唧唧。
我思康定庆历间,天下文章极萧瑟。
读书不复问义理,破碎幺么入声律。
先生始出治庠序,辅养学者尊经术。
自兹道义及生民,晚具纁黄起遗逸。
先生今来骨为土,名儒大义非前日。
朝登垄坂暮高官,旧学前功付幽黜。
往往昔游苕霅人,诋讳不敢对以实。
李侯自是江南士,不预吾徒旧堂室。
尊德乐道乃精诚,念老嗟贫固其秩。
魏文伏轼过西河,郑公名乡论高密。
古来如君顾无几,于今走利尤非匹。
人言侯政如此多,试听风谣百之一。
不游台沼不寻山,独向城隅小蓬荜。
城隅蓬荜谓谁家,太学先生贤已卒。
老妻犹在八十馀,侯来为问夫人疾。
当时弟子犹五六,连袂追随慎仓卒。
手调汤药进盂盘,劳问有无极纤悉。
巷人来观相欢喜,门外墙头闻唧唧。
我思康定庆历间,天下文章极萧瑟。
读书不复问义理,破碎幺么入声律。
先生始出治庠序,辅养学者尊经术。
自兹道义及生民,晚具纁黄起遗逸。
先生今来骨为土,名儒大义非前日。
朝登垄坂暮高官,旧学前功付幽黜。
往往昔游苕霅人,诋讳不敢对以实。
李侯自是江南士,不预吾徒旧堂室。
尊德乐道乃精诚,念老嗟贫固其秩。
魏文伏轼过西河,郑公名乡论高密。
古来如君顾无几,于今走利尤非匹。
人言侯政如此多,试听风谣百之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李侯:指李姓官员。车骑:乘车出行。
台沼:园林。
山:登山。
蓬荜:简陋的房屋。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贤已卒:已故的贤人。
夫人:妻子。
疾:疾病。
弟子:学生。
连袂:手拉手。
仓卒:匆忙。
汤药:药膳。
劳问:慰问。
巷人:邻居。
唧唧:低声交谈。
康定庆历:历史时期。
萧瑟:衰落。
义理:学术理论。
破碎幺么:琐碎。
庠序:学校。
经术:儒家经典。
纁黄:古代礼服颜色,象征尊贵。
遗逸:遗世独立的人才。
骨为土:去世。
名儒:著名学者。
垄坂:山坡。
幽黜:被贬职。
诋讳:指责。
实:实情。
江南士:江南地区的士人。
吾徒:我们这些人。
尊德乐道:崇尚道德和真理。
秩:品性。
魏文:魏文帝。
伏轼:车驾俯身。
郑公:郑姓官员。
论高密:评论高明。
如君:像您这样的人。
走利:追逐利益。
风谣:民间歌谣。
之一:其中一部分。
翻译
李侯乘车匆匆出门,随从马蹄急促不鸣鞭。他不游览园林也不登山,独自走向城角的小屋。
城角小屋属于哪户人家?太学先生已去世,贤良之名却留存。
老妻年逾八旬尚健在,侯公来访询问夫人病情。
当年弟子还有五六人,紧随左右,应对仓猝。
亲手调制药膳,端上碗碟,关怀备至,细致入微。
邻居们来看望,门外墙头议论纷纷,一片欢欣。
我想起康定、庆历年间,文风凋零,学术衰败。
读书不再探究义理,只追求琐碎的声律技巧。
先生初时治理学校,尊崇经典,培养学者。
从此道德学问影响民生,晚年选拔遗才,发扬光大。
如今先生已化为尘土,大儒风范非昔日可比。
他们仕途升迁迅速,早年的功绩被埋没。
往昔游历苕霅的人,不敢直言批评,怕触怒权贵。
李侯本是江南士人,未加入我们旧时圈子。
他尊崇道德,喜好真理,真诚无比,感叹年老贫困。
魏文帝伏轼过西河,郑公以名门望族论道。
像您这样的贤人不多见,当今追逐利益者更少有。
人们常说李侯政绩众多,听听民间歌谣中的一成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舜俞赠给湖州使君李公择的作品,通过对李公择简朴生活、关心民生以及学术追求的描绘,赞扬了他的道德风范和对教育的贡献。诗中描述了李公择出行时的低调,不追求游玩山水,而是关心百姓疾苦,尤其是探望年迈的妻子和询问学生病情。他倡导严谨的学术风气,反对浮华的文风,注重培养后辈遵循经典。诗中还提到李公择的政绩和人格魅力,与当时追逐私利之风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他的敬仰。最后,诗人感叹像李公择这样尊德乐道的人越来越少,希望人们能更多地关注他的政绩和高尚品质。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对李公择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