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梅花看总义,只应姬老是相知
出处:《谒山斋先生易尚书》
宋 · 乐雷发
淳熙人物到嘉熙,听说山斋亦白髭。
文字尽传融水后,精神如战辟雍时。
灵椿终不争朝菌,蓍草惟堪养寿龟。
细嚼梅花看总义,只应姬老是相知。
文字尽传融水后,精神如战辟雍时。
灵椿终不争朝菌,蓍草惟堪养寿龟。
细嚼梅花看总义,只应姬老是相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淳熙: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嘉熙:南宋光宗嘉熙年间。
山斋:山中书斋。
白髭:白胡须。
文字:学问。
融水:古代学府名。
精神:学术精神。
辟雍:周代的大学。
灵椿:古树名,象征长寿。
朝菌:朝生暮死的菌类。
蓍草:古人占卜用的草。
寿龟:长寿的乌龟。
梅花:象征高洁。
总义:深层含义。
姬老:指知己姬某。
相知:知己。
翻译
淳熙年间的人物到了嘉熙年间,听说山中的书斋主人也已有了白胡须。他的学问和精神都传承自融水之后,如同当年在辟雍讲学时那样充满活力。
灵椿树不会去与朝生暮死的菌类争斗,蓍草只适合用来滋养长寿的乌龟。
细细品味梅花,领悟其中深意,恐怕只有姬老这样的知己才能完全理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山斋先生的赞美之情。诗中“淳熙人物到嘉熙,听说山斋亦白髭”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朋友也逐渐老去的意境,同时传递了一种时代变迁、人事更新的感慨。“文字尽传融水后,精神如战辟雍时”则展示了山斋先生即便年岁增长,但其文学素养和精神状态依旧充满活力,如同古代贤者辟雍在战国时期仍展现出的英明。
“灵椿终不争朝菌,蓍草惟堪养寿龟”两句,通过对比灵芝(长生不老的象征)和朝菌(短暂的生命),以及蓍草(药用植物,可以延年益寿)与寿龟(长寿的象征)的比较,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斋先生品德高尚、清高脱俗的赞扬,同时也透露出了对友人健康长寿的祝愿。
“细嚼梅花看总义,只应姬老是相知”最后两句,则描写诗人在细细品味梅花的意境时,领悟到了山斋先生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这里的“细嚼梅花”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象征着对知识和智慧的深入咀嚼。而“只应姬老是相知”则表达了诗人与山斋先生之间情谊深厚,即便岁月流转,他们之间的友谊依旧坚固不移。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抒写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品德高尚、精神不老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