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泉一片树千株,暮汲寒烧外有馀
出处:《道林寓居》
唐 · 齐己
秋泉一片树千株,暮汲寒烧外有馀。
青嶂这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
风骚未肯忘雕琢,潇洒无妨更剃除。
即问沃州开士僻,爱禽怜骏意何如。
青嶂这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
风骚未肯忘雕琢,潇洒无妨更剃除。
即问沃州开士僻,爱禽怜骏意何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秋泉:秋天的泉水。暮汲:傍晚时打水。
寒烧:指冷水,也有寒泉之意。
外有馀:除了必需之外还有剩余。
青嶂:青色的山峰。
这边来已熟:对这一带已经非常熟悉。
红尘:繁华尘世。
那畔去应疏:去到那边应该是人迹罕至。
风骚:指诗歌文学,这里代指文采。
未肯忘雕琢:不愿意放弃对文字的精细打磨。
潇洒:自由不羁,超脱。
无妨更剃除:不妨也去除一些不必要的修饰。
沃州开士:沃州的高僧,开士是对僧人的尊称。
僻:隐居,避世。
爱禽怜骏:爱护鸟类和骏马,比喻慈悲为怀。
意何如:他的心意是如何的。
翻译
秋日泉水潺潺绕过成片树木,傍晚汲取寒泉之余还觉凉爽。这边青山已是我熟悉的景致,那边红尘繁华应是逐渐稀疏。
不愿舍弃诗文中的精心雕饰,洒脱自在也不妨偶尔修整。
试问那位隐居沃州的高僧,他爱护飞鸟与骏马的情怀又是如何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秋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思考。开篇“秋泉一片树千株”,即刻画出一个在秋季里泉水潺潺,周围是成群的树木的生动场景。“暮汲寒烧外有馀”则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人们取水燃火准备夜晚的情景,其中“外有馀”意味着生活的充裕和宁静。
接着,“青嶂这边来已熟”,诗人表达了对山中某个地方的熟悉和亲切之情。“红尘那畔去应疏”则是在说,相比于尘世的喧嚣,这里更为清净。这里的“红尘”指的是世俗的繁华,而“那畔”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方向。
在下一句,“风骚未肯忘雕琢”,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界中细腻事物的记忆和不愿忘怀的情感。这里的“风骚”可能指的是风中的细微声音,而“雕琢”则是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潇洒无妨更剃除”,这一句通过水流潺潺的声音,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烦恼的心境。“潇洒”形容水声,“无妨”意味着没有忧虑,而“更剃除”则是在说这种心境是可以进一步达到一种纯净和解脱的状态。
最后两句,“即问沃州开士僻,爱禽怜骏意何如”,诗人询问某位隐居于沃州(古地名)的士人,对待鸟兽的态度如何。这里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命的关怀和尊重,以及他希望得到这位隐士在这些方面的看法。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秋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内心的宁静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