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云物喜相迎,歌板声随夜月明
出处:《和诸父老秋夜徐步诗》
明 · 陶益
高秋云物喜相迎,歌板声随夜月明。
枌社近除劳扰俗,柳营遥仗奋扬兵。
篱边静菊撩幽兴,沙上眠鸥动野盟。
达曙宴游人尽乐,隔林村犬不曾惊。
枌社近除劳扰俗,柳营遥仗奋扬兵。
篱边静菊撩幽兴,沙上眠鸥动野盟。
达曙宴游人尽乐,隔林村犬不曾惊。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秋夜图景。首句“高秋云物喜相迎”,以喜迎之态描绘出秋日云彩的欢愉与生机,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接着,“歌板声随夜月明”一句,通过夜月下的歌声,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柔和的月光和悦耳的歌声所包围。
“枌社近除劳扰俗,柳营遥仗奋扬兵”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靠近枌社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氛围,另一方面则通过远处柳营中士兵的准备,暗示着一种潜在的紧张与准备状态,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秩序与和平的向往。
“篱边静菊撩幽兴,沙上眠鸥动野盟”则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生物,静菊在篱笆边悄然绽放,激发了诗人的幽雅情趣;而沙滩上的鸥鸟悠闲地休憩,似乎也在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这两句通过植物与动物的生动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最后,“达曙宴游人尽乐,隔林村犬不曾惊”两句,以宴会的欢乐氛围收尾,不仅展现了人们在秋夜中的尽情享受,也通过“村犬不曾惊”这一细节,强调了整个场景的和谐与安宁,使得整首诗在欢快与平静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美、社会和谐与个人情感的秋夜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