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看天上月,千里共流光
出处:《折杨柳送张子静归吴兴》
明 · 史鉴
下马折杨柳,春浅条未长。
东风吹落日,行人归故乡。
朝发阊门道,暮宿碧澜堂。
仰看天上月,千里共流光。
东风吹落日,行人归故乡。
朝发阊门道,暮宿碧澜堂。
仰看天上月,千里共流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与对友情的珍视。首句“下马折杨柳”直接点明了送别的场景,杨柳作为离别时常见的植物,象征着离别与思念。接着,“春浅条未长”暗示了送别的时间是在初春,万物复苏但还未完全生长,这既是对季节的描述,也暗含了对友人未来旅程中未知挑战的隐喻。
“东风吹落日,行人归故乡”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渲染离别的氛围。东风不仅吹落了夕阳,也仿佛吹散了友人的身影,预示着友人即将踏上归途,回归熟悉的故乡。这种景象的描绘,既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也蕴含了对友人平安归家的美好祝愿。
“朝发阊门道,暮宿碧澜堂”则展现了友人旅途的漫长与艰辛。从清晨出发到夜晚投宿,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转换,都加重了离别的感伤。这里不仅写出了地理上的距离,也反映了心灵上的距离,让人感受到离别之痛。
最后,“仰看天上月,千里共流光”将情感推向高潮。无论友人走到多远的地方,抬头望见的都是同一轮明月,这象征着无论相隔多远,友情和思念都能跨越时空,共同照亮彼此的心灵。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也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离别时的情感,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