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极堂前吞个枣,画灰炉畔捉条龙
出处:《侍伯兄宿履庵即事呈本老》
宋 · 王柏
朔风萧骚霜正浓,追随雁影来城东。
楼阁宝门八字启,一超径入青莲宫。
老师槌拂活泼泼,临机一喝开盲聋。
舌根拖地无死句,何曾一字粘虚空。
管带忘怀闻妙义,豁然暗与吾道通。
诸方善人忽聚散,黄昏方打斋时钟。
明极堂前吞个枣,画灰炉畔捉条龙。
须臾八万四千偈,尽在蒲团默坐中。
楼阁宝门八字启,一超径入青莲宫。
老师槌拂活泼泼,临机一喝开盲聋。
舌根拖地无死句,何曾一字粘虚空。
管带忘怀闻妙义,豁然暗与吾道通。
诸方善人忽聚散,黄昏方打斋时钟。
明极堂前吞个枣,画灰炉畔捉条龙。
须臾八万四千偈,尽在蒲团默坐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朔风:北风。萧骚:吹拂声。
霜正浓:霜雪厚重。
雁影:大雁的身影。
城东:城市东方。
楼阁:宫殿式建筑。
宝门:华丽的大门。
八字启:八字形开启。
青莲宫:佛教中的仙境。
老师:师父。
槌拂:敲击木鱼。
活泼泼:生动活泼。
临机:应机。
一喝:一声喝问。
盲聋:盲者和聋者,比喻未开悟的人。
舌根拖地:言辞深入人心。
无死句:没有空洞的言辞。
忘怀:忘记自我。
豁然:突然明白。
吾道:我的道路。
善人:善士。
聚散:聚集和分散。
黄昏:傍晚。
斋时钟:斋戒的钟声。
明极堂:明亮的殿堂。
吞个枣:象征性地吃枣。
画灰炉畔:炉火旁的灰烬。
八万四千偈:佛教中的经文或禅语。
蒲团:坐禅用的垫子。
翻译
北风吹过,霜雪浓厚,我跟随大雁来到城东。华丽的楼阁大门打开,一条直路通往青莲仙宫。
师父挥动木鱼,声音清脆,一句点拨让人顿悟。
他的言语深入骨髓,没有一句空洞无物。
沉浸在佛法妙理中,忽然间与我的道路相通。
各地善士聚散不定,此时正是黄昏斋戒时分。
在明极堂前吃一颗枣子,炉边画灰处抓起一条龙。
片刻之间,八万四千个禅语,都在静坐蒲团中领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弟子在师父的庵堂中修行的场景。朔风萧骚,霜正浓,是深秋或冬天的冷清气氛,雁影来城东,则是季节迁徙的迹象。楼阁宝门八字启,一超径入青莲宫,可能是指进入寺庙中的一个精妙之地。
老师槌拂活泼泼,临机一喝开盲聋,形容师父在打坐修行时的专注与威严,以及他对弟子的指导。舌根拖地无死句,何曾一字粘虚空,是说师父的教诲如同地久年华,不会随风而逝。
管带忘怀闻妙义,豁然暗与吾道通,表达了听从师父教导后,对佛法的理解和内心的顿悟。诸方善人忽聚散,黄昏方打斋时钟,则是描绘了一群修行者们在日落时分聚会的情景。
明极堂前吞个枣,画灰炉畔捉条龙,是诗人在修行场所内外的活动。须臾八万四千偈,尽在蒲团默坐中,则是说在短暂的时间里,通过打坐可以领悟到佛经中的无量偈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寺庙生活的描写,以及师徒间的对话与修行的情景,展现了中国古代僧侣的禅修生活和他们对于佛法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