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书生业辞艺,不为觅科举全文
书生业辞艺,不为觅科举
胸中负器识,笔下有今古。
君看阿房赋,岂是布衣语。
独其在糊名,贵贱惟所主。
得之类至宝,弃去祗如土。
有司开化炉,镕铸要精处。
时方为鼎镛,小冶不应鼓。
诸公皆名流,学海浩吞吐。
丹灵骨先换,入榜尽龙虎。
访以执文柄,我亦费罗取。
书生家风寒,仆马在何许。
趼足赴重围,裹饭坐长庑。
视公帘幕间,若有霄汉阻。
那知先达心,每事必念祖。
未把短檠弃,尚记灯烛苦。
关防周罅隙,考校到毫缕。
杂置战场文,一字不轻与。
如持古黄钟,端坐分律吕。
在处拔其尤,可但十得五。
奉此贤能书,足以上天府。
蜀士多豪英,父老自能数。
谓或有遗珠,勉使相接武。
我辈酒樽空,边城隔烟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郑刚中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科举考试的深刻见解和对选拔人才的重视。诗中以书生自比,强调他们并非仅为科举而学,而是胸藏才识,笔下饱含古今知识。诗人指出,即使是像《阿房赋》这样的名篇,也不仅仅是平民百姓所能写出的,其价值在于公正的评价,而非出身贵贱。

诗人认为,考试官们如同熔铸师,需精心挑选和培养人才,选拔出真正的精英。他以“鼎镛”比喻选拔过程的重要性,暗示只有经过严格筛选,才能选出真正的栋梁之材。他还提到,同僚们都是学识渊博的名流,他们的文章如龙虎般出色,有望进入榜单。

然而,诗人也感慨自己的寒门出身,形容自己艰辛应试,如疲倦的马匹奔波于重重包围,只能在考场外等待。他观察到同僚们的权威,感觉仿佛有天壤之别。尽管如此,他仍记得前辈们的严谨精神,坚持公正对待每一个考生,一丝不苟地评阅试卷。

诗人认为,考试犹如音乐中的律吕,需要精确把握每个音符,选拔出最优秀的作品。他期待通过这次考试,能够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为朝廷输送新鲜血液。最后,他寄望于蜀地的豪杰之士,不要埋没人才,让他们有机会展现才华。

整首诗以科举考试为背景,既赞扬了公正选拔的重要性,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和对人才的期待,体现了宋代士人对教育和选才的深深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