篑桴均下调,和木等南薰
出处:《闻击壤》
唐 · 薛存诚
尧年听野老,击壤复何云。
自谓欢由己,宁知德在君。
气平闲易畅,声贺作难分。
耕凿方随日,恩威比望云。
篑桴均下调,和木等南薰。
无落于吾事,谁将帝已闻。
自谓欢由己,宁知德在君。
气平闲易畅,声贺作难分。
耕凿方随日,恩威比望云。
篑桴均下调,和木等南薰。
无落于吾事,谁将帝已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尧年:指尧帝的年岁。野老:田野的老人。
自谓:自认为。
德在君:德行归功于君王。
气平:心情平静。
声贺:赞美之声。
耕凿:农耕与开凿。
恩威:恩惠与威严。
篑桴:竹篮和木槌。
南薰:南方的香薰。
无落:没有遗漏。
帝已闻:天帝所知。
翻译
尧帝听取田野老人的意见,他们又会说什么呢?自以为快乐源于自己,却不知真正的德行在于君王。
心平气和时,赞美之声难以分辨。
农耕与开凿的工作每天都在进行,恩惠与威严如同云朵般笼罩。
竹篮和木槌调和出和谐的声音,如同南方的香薰一般宜人。
我的职责中没有遗漏,但又有谁能将这些告诉给天帝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农耕图景,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君子的德行和老农的智慧。诗中的“尧年听野老”即是表现上古圣王尧如何倾听农人的智慧,体现了君子以民为本的思想。“击壤复何云”则是在询问耕田之事,暗示着对农业劳动的尊重与关心。接下来的“自谓欢由己,宁知德在君”表明了农人对于自己勤劳所得收获感到满足,同时也认识到君子的德行是无法比拟的。
“气平闲易畅,声贺作难分”则是在描写农人的歌唱声与自然之音融为一体,表现了和谐的田园生活。接着,“耕凿方随日,恩威比望云”进一步强调了农业劳动的重要性,以及君子的恩惠和威严如同高不可及的云端。
“篑桴均下调,和木等南薰”则是通过对农具声音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平和谐调的生活状态。而最后,“无落于吾事,谁将帝已闻”则是在强调自己的行为没有遗漏之处,同时也在询问是否有人能够理解君子的伟大。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农业文化中的勤劳美德,也反映出了古人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