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少人行,杖藜入秋草
出处:《题渊明像寄刘仲脩》
明 · 刘崧
斯人管乐俦,而分山泽槁。
岂无园中菊,念此霜露早。
衡门卧日晏,幽径时自扫。
芳晨有旨酒,客至即倾倒。
兹言乐游衍,春服丽轻缟。
古道少人行,杖藜入秋草。
神閒韵自适,意远色逾好。
鼎鼎百世师,遗荣以为宝。
岂无园中菊,念此霜露早。
衡门卧日晏,幽径时自扫。
芳晨有旨酒,客至即倾倒。
兹言乐游衍,春服丽轻缟。
古道少人行,杖藜入秋草。
神閒韵自适,意远色逾好。
鼎鼎百世师,遗荣以为宝。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崧题渊明像赠予刘仲脩的作品,通过对陶渊明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隐逸高洁的人格魅力。首句“斯人管乐俦”将陶渊明比作古代贤者,与管仲、乐毅等人物相提并论。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他对陶渊明在山林中过着简朴生活的赞赏,即使霜露已至,仍坚守菊花般的清高。
“衡门卧日晏,幽径时自扫”描绘了他家居的宁静和自给自足,早晨有美酒相伴,朋友来访也能畅饮。诗人赞美他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样的闲适快乐源于内心的满足,春日里身着轻缟衣裳出游,显得格外雅致。
“古道少人行,杖藜入秋草”则展现出陶渊明远离尘嚣,独自漫步在荒凉古道上的情景,更显其超然物外的风范。最后两句“神閒韵自适,意远色逾好”高度评价了他的心境与品格,视其为百世师表,视清贫如宝,不追求世俗的荣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赞扬了陶渊明淡泊名利、超脱尘俗的高尚情操,以及他对自然、友情的热爱,体现了对隐士生活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