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雨作丰年,尤宜近伏天
出处:《六月半屡雨》
宋末元初 · 方回
甘雨作丰年,尤宜近伏天。
水无过大海,旱不救良田。
六月茅檐滴,千村饭灶烟。
山城秋意早,新粒市香籼。
水无过大海,旱不救良田。
六月茅檐滴,千村饭灶烟。
山城秋意早,新粒市香籼。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甘雨:指甘甜的雨水。丰年:丰收之年。
近伏天:接近伏天的时节。
过大海:超过大海所能容纳的水量。
旱:干旱。
救良田:挽救良田。
茅檐:茅草屋顶。
饭灶烟:炊烟。
山城:位于山区的城市。
新粒:新收获的谷物。
市香籼:市场上出售的香米。
翻译
甘甜的雨水带来丰收之年,特别适合接近伏天的时候。雨水不会超过大海的容量,干旱也无法挽救良田。
六月时分,茅屋檐头滴落着雨水,无数村庄的炊烟袅袅上升。
山城的秋天来得早,新收获的稻谷在市场上散发着香米的气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丰收的景象。"甘雨作丰年,尤宜近伏天"表明适度的雨水带来了丰盛的农作物产量,尤其是接近夏至时节更为适宜。这两句点出了季节与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接着,“水无过大海,旱不救良田”则强调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虽然有助于农作物生长,但如果超出了大海的容纳能力,就会造成浪费;同样,在干旱的时候,即使是好田地也难以得到拯救。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平衡与适度的农业智慧。
“六月茅檐滴,千村饭灶烟”具体描绘了夏日六月时节,雨水滋润下来的景象。茅檐即屋顶上的草,因连续降雨而滴落,整个乡村充满了烹饪新谷的烟气,这是收获季节的生活画面。
“山城秋意早,新粒市香籼”则转向了初秋的情景。山城虽然还未到秋天,但已经有了一丝秋意,而市场上已经开始销售着新鲜的谷物,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两句诗展现了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迁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比旱季与雨季、丰收与干旱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农业生产规律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农村生活的亲切情感和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