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茅屋映绝壁,门外汩汩清泉注
风寒雨滑徒旅愁,舍马杖藜泥没屦。
跻攀颠坠不容发,目眩心寒惊反顾。
亦知垂堂有遗戒,身仰微官欲谁愬。
萧萧茅屋映绝壁,门外汩汩清泉注。
解衣就火不能暖,旋拾山薪伐溪树。
山翁生未食醯醢,脱粟寒蔬度朝暮。
人间平地固不少,何用崎岖守磨兔。
秋声四起山霭夕,坏屋疏篱睡无处。
披裘结束相劝归,过尽重云下山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石棱:尖锐的石头。不容步:无法行走。
上挽:向上挂着。
无路:无路可走。
徒旅愁:旅人忧虑。
泥没屦:双脚陷入泥中。
身仰:身体仰仗。
微官:小官职。
萧萧:冷清。
茅屋:简陋房屋。
伐溪树:砍伐溪边树木。
醯醢:美味的调料。
脱粟:糙米。
崎岖:山路崎岖。
磨兔:守着微小的官职比喻。
山霭夕:傍晚山间雾气。
坏屋:破旧房屋。
披裘:披着皮衣。
结束:包裹。
过尽重云:穿过层层云层。
翻译
石头尖锐如刀,无法行走,上面挂着垂下的藤蔓,下面无路可走。风雨交加,道路湿滑,旅人满怀忧愁,只能弃马持杖,双脚陷入泥泞。
攀登险峻,稍有不慎就会丧命,头晕目眩,回头望去令人胆寒。
深知主人在堂留有遗训,但小小官职又能向谁诉说。
萧瑟的茅屋映照在峭壁上,门外潺潺清泉流淌。
解开衣服靠近火堆却无法取暖,只好捡柴砍伐溪边树木。
山翁一生粗茶淡饭,仅以糙米和寒酸蔬菜度日。
世间平坦之地并非罕见,为何要在这崎岖之地守着微不足道的官职。
秋意渐浓,山间暮霭弥漫,破屋稀疏篱笆,无处安眠。
同伴们披着皮衣,劝我回家,穿过重重云层,我们下山而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入山寻找避雨之所的画面,通过对险峻山路、风寒雨滑和艰难求暖的情景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石棱如刀不容步,上挽垂藤下无路。" 这两句描写了山路的险峻和行走的艰难,给人以压抑之感。"风寒雨滑徒旅愁,舍马杖藜泥没屦。" 这里则是诗人在恶劣天气中的无奈与烦恼,以及对旅途中困顿的描写。
"跻攀颠坠不容发,目眩心寒惊反顾。"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山路的险峻和攀爬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周围环境的恐惧与不安。"亦知垂堂有遗戒,身仰微官欲谁愬。" 这里则是诗人对于某种规戒或是教诲的遵守,以及他在低微职位上的无奈和不得志。
接下来的几句“萧萧茅屋映绝壁,门外汩汩清泉注。解衣就火不能暖,旋拾山薪伐溪树。” 描绘了诗人避雨的场景,以及他在寒冷中的求暖无果,还有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山翁生未食醯醢,脱粟寒蔬度朝暮。" 这两句则是对于生活艰辛的一种描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人间平地固不少,何用崎岖守磨兔。秋声四起山霭夕,坏屋疏篱睡无处。" 这里是诗人对于选择居住在险峻山区的质疑,以及对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一种无奈感受。
最后“披裘结束相劝归,过尽重云下山去。” 是一声叹息,一种放弃与逃离的决心。诗人似乎是在劝说自己要离开这里,摆脱这种艰难的生活环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山川的描写,以及个人在其中的感受和选择,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