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包羞屈政典,尾大不可转全文

包羞屈政典,尾大不可转

出处:《感时述事十首
元末明初 · 刘基
秦皇县九宇,三代法乃变。
汉祖都咸阳,一统制荒甸。
豪雄既铲削,疮痍获休宴。
文皇继鸿业,垂拱未央殿。
累岁减田租,频年赐缣绢。
太仓积陈红,圜府朽贯线。
是时江南粟,未尽输赤县。
方今贡赋区,两际日月竁。
胡为倚东吴,转饷给丰膳。
径危冒不测,势与蛟龙战。
遂令鲇与鲵,掉尾乘利便。
扼肮要国宠,金紫被下贱。
忠良怒切齿,奸宄竞攀援。
包羞屈政典,尾大不可转
圣人别九州,田赋杨为殿。
中原一何膴,所务非所先。
豳风重稼穑,王业丘山奠。
夫征厉末习,孰敢事游燕。
哀哉罔稽古,生齿徒蕃羡。
一耕而十食,何以奉征缮。
长歌寄愁思,涕泪如流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从秦始皇到明朝初年的历史变迁,以及其中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政策问题。诗人首先回顾了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统一,然后提到文帝和武帝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仓库充实,百姓得以安宁。然而,到了诗人所处的时代,江南的粮食并未完全供给京城,赋税负担却加重,依赖江南转运物资供应宫廷。这种做法风险巨大,导致官场腐败,忠诚之士受挫,权臣权重,国家根基动摇。

诗人批评当政者忽视农业生产,过分追求享乐,引用《诗经·豳风》中的农耕传统,强调农业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继续放任奢侈之风,人民将难以承受繁重的赋税,无法满足军事需求。最后,诗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对古代贤君治国之道的怀念,呼吁回归淳朴的农耕本位,以解决眼前的危机。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对比和现实的忧虑,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治理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