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从史传考勋迹,卷不能终愤填膈全文

我从史传考勋迹,卷不能终愤填膈

出处:《题卢忠肃公手札
清 · 姚文田
绝野栖迟军鲜饱,凄凉父老贻升枣。
草履麻衣体攒镞,三郡遗民同一哭。
十年万死不顾身,一朝偾败徒酸辛。
皆言阉竖丧明社,海内未遂空无人。
奇才伟略世希有,南卢北孙皆绝伦。
武陵一出国事去,眼见宫阙飞埃尘。
贤豪生与时事会,天意或教支废坏。
却令宵小更败之,颠倒终难测茫昧。
蒿水桥边战血流,八十日尸犹不收。
呼天逻卒鞭且死,人理那复几希留。
我从史传考勋迹,卷不能终愤填膈
当时恨无折槛人,请殛奸回谢宗祏。
流传翰墨奕世珍,书生余事犹轶群。
忧时抚事意慷慨,令我泪堕还沾巾。
吁嗟天已厌明德,倔强孤臣空尽力。
请看七日降淫霖,一死遗骸求不得。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文田所作的《题卢忠肃公手札》,通过对卢忠肃公事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臣被冤的深深哀悼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首先描述了卢公在艰难困苦中的生活,如“绝野栖迟军鲜饱”,以及他为百姓付出的艰辛,“凄凉父老贻升枣”。接着,诗人感慨卢公的英勇与才华,“奇才伟略世希有”,然而国家却因一时败政而陷入混乱,“一朝偾败徒酸辛”。

诗中对阉竖误国的谴责,以及对贤良被排挤的痛心,“阉竖丧明社,海内未遂空无人”,反映出对朝廷腐败的不满。卢公的离世让诗人悲愤,“武陵一出国事去,眼见宫阙飞埃尘”,并惋惜未能有更多像卢公这样的忠臣挺身而出。

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有贤能之人,也可能因时运不济而遭不幸,“贤豪生与时事会,天意或教支废坏”。最后,诗人对卢公的悲剧性结局深感哀痛,尸体长久未能收敛,连呼天不应,“八十日尸犹不收”,表达出对正义无法伸张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卢公的事迹,揭示了对社会黑暗面的批判和对公正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