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渔舟不出峡,花中爱听鹧鸪啼
出处:《泷中》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峰峰白练挂天低,溱水萦回入武溪。
日落渔舟不出峡,花中爱听鹧鸪啼。
日落渔舟不出峡,花中爱听鹧鸪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首句“峰峰白练挂天低”,以“白练”比喻山峰,形象地展现了山峰在蓝天下的洁白与绵延,仿佛是挂在天边的白色绸带,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想象的空间。
次句“溱水萦回入武溪”,通过“溱水”的流动和“武溪”的交汇,展现了水道的曲折蜿蜒,以及自然景观的动态美。水道的“萦回”不仅描绘了水流的形态,也暗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与和谐。
第三句“日落渔舟不出峡”,描绘了一幅日暮时分,渔舟未归的画面。夕阳西下,渔舟却未从峡谷中驶出,可能是因为渔民在享受着宁静的夜晚,或是等待更佳的捕鱼时机。这一句通过渔舟的静止,营造了一种时间的静止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
最后一句“花中爱听鹧鸪啼”,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界的生物——鹧鸪。在繁花盛开的季节里,诗人喜爱倾听鹧鸪的啼鸣。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声音的欣赏,也是对生命活力的一种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