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古化城,浮屠峙其巅
出处:《同陈太博诸公登六和塔》
宋末元初 · 白珽
龙山古化城,浮屠峙其巅。
开殿生妙香,金碧森贝筵。
应真俨若生,倒飞青金莲。
头陀绀林丛,导我丹梯缘。
初犹藉佛日,閟境鯈已玄。
回头失谁何,叫啸衣相牵。
且复忍须臾,当见快意天。
娇儿诧先登,网户相钩连。
炯若蚁在珠,九曲随盘旋。
烂烂沧海开,落落云气悬。
群峰可俯拾,背阅黄鹄骞。
奇观兴懦夫,便欲凌飞仙。
绝顶按坤维,始见南纪偏。
神京渺何许,王气须停躔。
舟车集百蛮,岛屿通人烟。
一为帝王州,气压三大千。
罡风洒毛发,铎语空蝉联。
红红杏园花,愧乏慈恩篇。
开殿生妙香,金碧森贝筵。
应真俨若生,倒飞青金莲。
头陀绀林丛,导我丹梯缘。
初犹藉佛日,閟境鯈已玄。
回头失谁何,叫啸衣相牵。
且复忍须臾,当见快意天。
娇儿诧先登,网户相钩连。
炯若蚁在珠,九曲随盘旋。
烂烂沧海开,落落云气悬。
群峰可俯拾,背阅黄鹄骞。
奇观兴懦夫,便欲凌飞仙。
绝顶按坤维,始见南纪偏。
神京渺何许,王气须停躔。
舟车集百蛮,岛屿通人烟。
一为帝王州,气压三大千。
罡风洒毛发,铎语空蝉联。
红红杏园花,愧乏慈恩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浮屠:佛塔。森贝筵:形容金碧辉煌的装饰。
应真:如来的别称。
丹梯:红色的阶梯,象征修行之路。
閟境:寂静的环境。
鯈已玄:形容心境深远。
娇儿:小孩。
网户:比喻错综复杂的关系。
九曲:形容路径曲折。
罡风:指强风或神秘的风。
红红杏园花:春天的景象。
翻译
龙山古老的城堡,塔楼高耸其上。大殿中散发出奇妙香气,金碧辉煌如贝叶装饰。
如来真身栩栩如生,倒映着青色的莲花。
僧侣们聚集在深蓝的树林中,引导我沿着红色阶梯攀登。
起初还需佛光指引,静谧的环境让我心境深远。
回望已不见同伴,只听见衣带被风吹动的声音。
暂且忍耐片刻,期待见到快乐的天界。
孩子们惊讶于我先登,像网状门户相连。
我仿佛蚂蚁在明珠中穿梭,沿着曲折的路径盘旋。
浩渺的大海敞开,飘渺的云气悬挂天际。
群峰近在咫尺,背后可见黄鹤展翅飞翔。
壮丽景象激励软弱者,使我渴望羽化成仙。
站在峰顶,触碰大地的边缘,南半球的景色尽收眼底。
京都遥远无踪,帝王之气依然环绕。
各方舟车汇聚,岛屿间人烟繁盛。
这里是帝王之城,气概压过三千世界。
强劲的风拂过发梢,法铃声在空中回荡。
鲜艳的杏花盛开,却无慈恩寺的佳作可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佛教胜地图景。龙山古化城,浮屠峙其巅,开殿生妙香,金碧森贝筵,让人仿佛身处仙境。应真俨若生,倒飞青金莲,头陀绀林丛,导我丹梯缘,则是对佛教禅定修行的描写。诗中不仅有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也融入了佛法的奥义和个人修为的追求。
诗人通过“娇儿诧先登,网户相钩连”等句子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向往。而“烂烂沧海开,落落云气悬。群峰可俯拾,背阅黄鹄骞”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壮丽山川时的心灵震撼。
最后,“罡风洒毛发,铎语空蝉联。红红杏园花,愧乏慈恩篇”等句子,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蕴含了诗人对佛教教义和个人情感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佛塔、禅定等元素的艺术加工,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美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