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山中薇,大义将焉陈
出处:《咏逸民六首》
明 · 王绅
唐虞世已远,邈焉逮衰殷。
戡黎启周业,大统集厥勋。
壶浆来士女,四海望陶甄。
如何首阳下,独有穷饿民。
采采山中薇,大义将焉陈。
颓波不可挽,卓行谁与伦。
隘虽圣不由,求仁斯得仁。
戡黎启周业,大统集厥勋。
壶浆来士女,四海望陶甄。
如何首阳下,独有穷饿民。
采采山中薇,大义将焉陈。
颓波不可挽,卓行谁与伦。
隘虽圣不由,求仁斯得仁。
鉴赏
这首诗《咏逸民六首(其一)》由明代诗人王绅所作,通过对古代逸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首句“唐虞世已远,邈焉逮衰殷”,以历史的更迭为背景,感叹从唐虞盛世到衰微的殷商时期,时间的流逝与文明的变迁。接着,“戡黎启周业,大统集厥勋”描述了周朝建立的过程,强调了开创者们的功绩。然后,“壶浆来士女,四海望陶甄”描绘了周朝时期民众对统治者的期待与拥戴,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与繁荣。
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过去,而是转向了“如何首阳下,独有穷饿民”。首阳山是古代隐士伯夷、叔齐避世之地,此处诗人借以表达对古代逸民生活状态的关注,特别是那些在困境中坚持自我原则的人们。接下来,“采采山中薇,大义将焉陈”通过描述隐士在山中采集野菜的生活,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坚守道义的精神。
最后,“颓波不可挽,卓行谁与伦”表达了对社会风气逐渐败坏的无奈与忧虑,同时也对那些坚持高尚品德的个体表示敬佩。而“隘虽圣不由,求仁斯得仁”则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价值的坚持,认为即使在狭隘的环境中,追求仁德也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的理想社会与现实世界的差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