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终身出师表,留侯底事学神仙
出处:《董丞相去国》
宋 · 释元肇
宝祐丙辰七月前,相公力请得归田。
圣朝已致无为治,天下今逢大有年。
诸葛终身出师表,留侯底事学神仙。
何人得似鸱夷子,万顷烟波一钓船。
圣朝已致无为治,天下今逢大有年。
诸葛终身出师表,留侯底事学神仙。
何人得似鸱夷子,万顷烟波一钓船。
鉴赏
此诗《董丞相去国》由宋代诗人释元肇所作,通过对董丞相归隐田园的描绘,展现了对理想政治与个人生活选择的深刻思考。
首句“宝祐丙辰七月前,相公力请得归田”,开篇即点明时间背景与事件,董丞相在宝祐丙辰年七月前,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归隐田园的机会。这一句不仅交代了历史情境,也暗示了董丞相在官场上的功绩与影响力。
接着,“圣朝已致无为治,天下今逢大有年”两句,赞美了当朝的政治理念与社会繁荣。通过“无为治”与“大有年”的对比,表达了对当前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局面的肯定与向往。
“诸葛终身出师表,留侯底事学神仙”则以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张良为例,表达了对董丞相归隐生活的理解与赞赏。诸葛亮一生致力于辅佐君王,而张良则选择了超脱尘世的生活。这两句通过对比,既是对董丞相人格的肯定,也是对其归隐选择的认同。
最后,“何人得似鸱夷子,万顷烟波一钓船”以鸱夷子(即范蠡)的典故,进一步赞扬了董丞相能够像范蠡一样,既能成就一番事业,又能适时退隐,享受自然之乐。这里将董丞相比作范蠡,表达了对其智慧与人生境界的高度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董丞相归隐生活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对理想政治与个人生活选择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