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住衡山曾夜归,见君江客忆荆扉
出处:《江上逢柳中庸》
唐 · 李端
旧住衡山曾夜归,见君江客忆荆扉。
星沉岭上人行早,月过湖西鹤唳稀。
弱竹万株频碍帻,新泉数步一褰衣。
今来唯有禅心在,乡路翻成向翠微。
星沉岭上人行早,月过湖西鹤唳稀。
弱竹万株频碍帻,新泉数步一褰衣。
今来唯有禅心在,乡路翻成向翠微。
拼音版原文
翻译
以前住在衡山时,曾在夜晚归来,见到你这江上的客人,让我想起了家乡的篱笆。星星消失在山岭之上,行人已早早出发,月亮穿过湖西,鹤鸣声稀疏。
柔弱的竹林密集,常挡住我的头巾,清新的泉水几步就需撩起衣服取水。
如今我只剩下一颗禅心,回乡之路反而指向了那青翠的山峦深处。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归之时的景象与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旧住衡山曾夜归"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情境,诗人回忆起以前在衡山居住时的夜晚归来之情。
"见君江客忆荆扉"透露出诗人对往昔交游的怀念,而"荆扉"则象征着边塞或远行的艰辛。"星沉岭上人行早,月过湖西鹤唳稀"两句,描绘了清晨的静谧景色,人们已经开始早行,而诗人的内心却在月光下与偶尔传来的鹤鸣声中寻找宁静。
"弱竹万株频碍帻,新泉数步一褰衣"则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致描绘。"弱竹"与"新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观察,还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今来唯有禅心在,乡路翻成向翠微"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今来"意味着时间的推移,而"唯有禅心在"则表明诗人的精神状态已经转变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乡路翻成向翠微"则是这种禅心下的自然观察,乡间的小路在他眼中变得如同翠绿色的云雾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夜归、旧友、自然景物以及内心变化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远的意境和超脱尘世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