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貌先生岂有求,莫愁天遣慰穷愁
出处:《生日示姬人》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玉貌先生岂有求,莫愁天遣慰穷愁。
更教竹叶无离手,自可芦花不上头。
共命鸳鸯争一日,同心桃李媚三秋。
弄雏人爱将雏甚,乌子多生逐凤游。
更教竹叶无离手,自可芦花不上头。
共命鸳鸯争一日,同心桃李媚三秋。
弄雏人爱将雏甚,乌子多生逐凤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风流倜傥的男子与他心爱女子之间的深情互动,充满了浪漫与温馨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对女子的深情厚意以及他们之间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
首联“玉貌先生岂有求,莫愁天遣慰穷愁”开篇即点出男子的外貌之美与内心的丰富情感,暗示他并非物质追求者,而是心灵的慰藉者。接着,“莫愁天遣慰穷愁”一句,既表达了对女子的关怀与保护,也暗含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颔联“更教竹叶无离手,自可芦花不上头”进一步描绘了二人日常生活的亲密与和谐。竹叶象征着清雅的生活情趣,芦花则代表了自然与宁静。这一联通过具体的物象,展现了二人共享生活的乐趣,竹叶不离手,意味着时刻沉浸在自然与艺术的美好之中;芦花不上头,则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高洁,不被世俗所染。
颈联“共命鸳鸯争一日,同心桃李媚三秋”运用了鸳鸯和桃李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了爱情的永恒与四季的更迭。鸳鸯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而桃李则代表了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成熟。这一联不仅赞美了二人爱情的深厚与长久,也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
尾联“弄雏人爱将雏甚,乌子多生逐凤游”以“弄雏人”与“乌子多生逐凤游”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者表达了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与爱护,后者则隐喻了追随与成长的主题。这一联既体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也蕴含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主人公与女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他们在共同生活中所追求的和谐、美好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