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云方寸幽,天公于此睹
出处:《省躬诗》
明 · 曹于汴
点检从前事,感应如桴鼓。
勿云方寸幽,天公于此睹。
勿云方寸幽,天公于此睹。
鉴赏
这首诗《省躬诗》(其一二六)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通过“点检从前事,感应如桴鼓”这两句,诗人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自我反省的精神。
“点检从前事”,意味着诗人回顾过去,审视自己的行为和经历。这里的“点检”一词,既有检查、核对之意,也暗含着深思熟虑的过程。诗人通过回顾过往,试图找到自己行为的根源,以及这些行为对自己和他人产生的影响。
“感应如桴鼓”,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情感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桴鼓,即木鱼和鼓,常用于佛教仪式中,象征着声音的传递与共鸣。在这里,诗人将内心的波动与外界的反应比作桴鼓之声,强调了个人情感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感应不仅限于感官层面,更深入到心灵深处,体现了诗人对自我认知的深刻洞察。
“勿云方寸幽,天公于此睹”,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提醒读者,不要忽视内心深处的微妙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同时,诗人也暗示,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和谐与秩序,正如天公(自然法则或命运)在其中显现一样。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也是对人性深处探索的一种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内心情感与外界互动的描绘,以及对宇宙和谐秩序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我反省,理解并尊重内心与外界的联系,从而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