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入草茅憎隙地,馨生黍稷愿丰年
出处:《小井田成》
明 · 邵宝
三代遗风一慨然,聊将幽事遣閒边。
细分颜巷曾收井,小灌张渠未买田。
荒入草茅憎隙地,馨生黍稷愿丰年。
如闻新制遒人铎,击壤歌中见古天。
细分颜巷曾收井,小灌张渠未买田。
荒入草茅憎隙地,馨生黍稷愿丰年。
如闻新制遒人铎,击壤歌中见古天。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名为《小井田成》。邵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古代井田制度的怀念与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中土地分配不均的感慨。
首联“三代遗风一慨然,聊将幽事遣閒边”,开篇即表达了对远古时代井田制度的怀念之情,认为这种制度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仍值得我们缅怀和追寻。诗人选择通过处理一些隐秘或琐碎之事来消磨时光,以此寄托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颔联“细分颜巷曾收井,小灌张渠未买田”,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对于井田制度下土地分配的细致与公平。在颜巷(可能指狭窄的街道或巷弄)中,井的存在为居民提供了生活用水,而小灌(可能是小型灌溉系统)与张渠(开渠)则体现了对农田水利的重视,这些都体现了井田制度下土地利用的高效与合理。
颈联“荒入草茅憎隙地,馨生黍稷愿丰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土地分配不均的不满。荒芜的土地被草木占据,象征着资源的浪费与不公平;而诗人希望黍稷(泛指农作物)能够丰收,寓意着对社会和谐与公平的渴望。
尾联“如闻新制遒人铎,击壤歌中见古天”,诗人想象着新的制度如同遒人铎(一种古代乐器,声音洪亮)般响起,预示着社会变革的到来。在击壤歌(一种民间游戏,象征着百姓生活的满足与快乐)中,诗人看到了古老理想的重现,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井田制度的回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情怀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