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沧水海豹来京畿,系裙尧舜深恶之。
元佑政和能几时,女真航海来乞师。
以燕伐燕夷攻夷,吾国何与潜与期。
岛夷日张耶律卑,城门失火殃鱼池。
督亢虽入空无赀,免夫赋及东南垂。
庙谟颠倒几逆施,中原丘墟责谁尸。
高皇匹马兴涣濉,南巡国步尤阽危。
神旌北指虏屡隳,天虽悔祸庭未犁。
两邦交聘玉节驰,廿年不见红旌旗。
狂胡穷凶不自知,意欲投箠凌江湄。
安知送死芜城西,倒戈势如蚁溃堤。
三年拜赐无能为,再寻和议平创痍。
中间纪载纷是非,颠末不备多怀私。
痛定泣血作者谁,佥言乱华疑传疑。
徐君忧世老不衰,会粹众作无棼丝。
东观直笔多所资,蓬莱汉阁生光辉。
儒荣名堂本训辞,大书流咏见丰碑。
我昔假吏陪琬圭,故宫禾黍伤离离,
洪河大山望而悲。
壮士无数胡马肥,
谓国有人何至斯。
此心耿耿泪自挥,
年运而往不可追。
因君来觅儒荣诗,
感触义概矢以词。
无由纵览读书帷,
愿得版行用激臣子无穷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楼钥的作品,题为《寄题临江徐秘阁儒荣堂》。诗中,楼钥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内外政策的深刻反思。他首先提到海豹(可能暗指金人)入侵,批评了朝廷对于异族的姑息态度,如元祐政和时期的妥协。接着,诗人指出女真(金人)请求援助,南宋却以邻为壑,导致战事频发,国家元气大伤。
楼钥感慨于靖康之变后,中原沦陷,高宗南渡的艰难时刻,以及后来的和议未能真正解决问题。他批评庙堂决策的混乱,认为中原荒废的责任应有所归属。诗中还提及徐君(徐秘阁)的忧国忧民精神,赞赏其整理历史文献,力求公正无私。
诗人回忆起往昔的国破家亡,感叹壮志未酬,只能借诗表达哀痛和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徐君的著作能激发更多人的思考,尽管自己无法亲身参与阅读,但仍期待这些作品能广为流传,激励后世。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历史典故和比喻,揭示了南宋时期的政治困境和个人的无奈,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历史反思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