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楼虽甚壮,高寒难久居
出处:《海藏楼杂诗 其六》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吾楼虽甚壮,高寒难久居。
长安居不易,视此定何如?缺月上稍迟,光彩铺平芜。
茫茫坠碧烟,谁辨树与庐?幽人一再起,已是四更馀。
阑干独来倚,凉风袅衣裾。
吴姬归夜阑,马蹄腾九衢。
千灯出林影,照乘霏明珠。
向曙忽隔世,喧寂理岂殊。
长安居不易,视此定何如?缺月上稍迟,光彩铺平芜。
茫茫坠碧烟,谁辨树与庐?幽人一再起,已是四更馀。
阑干独来倚,凉风袅衣裾。
吴姬归夜阑,马蹄腾九衢。
千灯出林影,照乘霏明珠。
向曙忽隔世,喧寂理岂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海藏楼夜晚景象的独特感受。首句“吾楼虽甚壮,高寒难久居”表达了诗人对楼阁壮观的同时,也透露出居住环境的清冷。接下来,“长安居不易,视此定何如?”借长安之难居,暗示了自己在高楼上的孤独和生活压力。
“缺月上稍迟,光彩铺平芜”描绘了月亮升起时的景象,月光洒在广阔的原野上,显得寂静而迷茫。“茫茫坠碧烟,谁辨树与庐?”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朦胧,让人难以分辨树木与房屋。
“幽人一再起,已是四更馀”写诗人深夜起身,反映出他的孤独和不眠之夜。“阑干独来倚,凉风袅衣裾”描绘了诗人独自凭栏,感受到秋夜的凉意,衣摆随风轻摇。
“吴姬归夜阑,马蹄腾九衢”引入了一丝人间烟火气,远处女子归家,马蹄声在繁华的街道回荡。“千灯出林影,照乘霏明珠”则以灯光璀璨的夜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向曙忽隔世,喧寂理岂殊”表达了诗人面对黎明将至,内心对喧嚣与寂静之间界限的思考,暗示了生活的喧闹与内心的宁静并非截然不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身处高楼的独特心境,既有对环境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