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君金闺彦,远有山林风
宋 · 刘敞
市朝隐非一,躁静理不同。
多君金闺彦,远有山林风。
千钟卧名利,三径入蒿蓬。
似是于陵子,又云张长公。
相望千年外,独得环堵中。
自古用先进,谁当驻飞鸿。
多君金闺彦,远有山林风。
千钟卧名利,三径入蒿蓬。
似是于陵子,又云张长公。
相望千年外,独得环堵中。
自古用先进,谁当驻飞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通过对士建中屯田居所的描述,展现了其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市朝”与“山林”、“金闺”与“山林”、“名利”与“蒿蓬”进行对比,突出了隐士追求内心宁静、远离世俗喧嚣的理想生活。
“多君金闺彦,远有山林风”,开篇即以“金闺彦”与“山林风”形成对比,前者代表了世俗的繁华与权贵,后者则象征着自然与内心的宁静。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疏离。
“千钟卧名利,三径入蒿蓬”,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在“千钟”与“名利”的背后,隐士选择“卧”而非“争”,体现了其对物质的淡漠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三径”与“蒿蓬”的对比,则暗示了隐士居住环境的简陋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了隐逸生活的本质在于心灵的自由与自然的亲近。
“似是于陵子,又云张长公”,通过引用历史上的两位隐士——于陵子和张长公,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隐逸主题。这不仅是对前人隐逸生活的致敬,也是对士建中所追求的生活方式的认同与赞美。
“相望千年外,独得环堵中”,将时间与空间的跨度拉大,强调了隐逸生活的永恒价值和内在的独立性。即使是在遥远的千年之后,这样的生活方式依然能够被理解和欣赏。
“自古用先进,谁当驻飞鸿”,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真正能理解并实践隐逸生活的人的敬仰。在诗人看来,真正的隐士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退隐,更在于内心深处对自由、宁静和自然的追求与坚守。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价值,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物质与名利的现象进行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