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云潜感召,灵雨忽滂流
出处:《五言贺雨出》
宋 · 陈师道
六月鄞江旱,焦劳刺史忧。
戴星趋洞府,踏月叩龙湫。
引咎青章设,为坛古法修。
山川将尔遍,牲币岂吾留。
帝意兹回眷,神聪俯应求。
油云潜感召,灵雨忽滂流。
急势朝翻幕,寒声暮咽沟。
馀波平浦屿,翠色蔽田畴。
池阁消残暑,闾阎庆有秋。
邦民无以谢,惟起载途讴。
戴星趋洞府,踏月叩龙湫。
引咎青章设,为坛古法修。
山川将尔遍,牲币岂吾留。
帝意兹回眷,神聪俯应求。
油云潜感召,灵雨忽滂流。
急势朝翻幕,寒声暮咽沟。
馀波平浦屿,翠色蔽田畴。
池阁消残暑,闾阎庆有秋。
邦民无以谢,惟起载途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旱:干旱。刺史:古代地方官职。
洞府:指神庙或仙境。
龙湫:龙潭。
引咎:自责承担责任。
青章:古代文书,此处可能指祈祷文。
牲币:祭祀用的牺牲和货币。
帝意:天帝的心意。
灵雨:神灵降下的雨水。
闾阎:指城乡民居。
讴:歌唱。
翻译
六月鄞江遭受旱灾,刺史忧虑万分。他披星戴月赶往神庙,深夜叩响龙潭祈求水源。
他引咎献上青书,按照古法设立祭坛祈祷。
遍游山水,祭祀用品我岂能独留?
天帝心意转向,神明智慧回应他的祈求。
乌云悄然感应召唤,甘霖忽然倾盆而降。
雨势迅猛,清晨覆盖田野,傍晚回荡在山谷。
余波漫过河湾小岛,翠绿滋润了田地。
池塘楼阁消解酷暑,城乡百姓欢庆秋收。
百姓无法回报,只能沿途高歌赞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五言律诗《五言贺雨出》,描绘了鄞江地区遭受旱灾后,刺史忧虑民生疾苦,虔诚祈雨的情景。诗中通过刺史戴星夜行至龙湫(传说中的水潭)祭祀,表达了对上天的深深祈求。他以古代仪式设坛祈祷,并期待山川之灵和神明回应,最终感动天地,引来了一场及时的甘霖。
雨势迅猛,从早到晚带来变化,不仅滋润了平原和田野,连池阁也感受到凉意,百姓的暑热得以缓解。这场雨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乡邻们欢庆秋天的到来。诗人以百姓的欢呼表达对刺史祈雨成功的感激之情,他们无法用言语充分表达谢意,只能以歌声在路上传扬。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民生的关注,以及祈雨活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