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孩底苦不解事,偏是怕时方始啼
出处:《寇中逃山 其二》
宋 · 萧澥
才入林峦屏迹时,此身自幸少人知。
婴孩底苦不解事,偏是怕时方始啼。
婴孩底苦不解事,偏是怕时方始啼。
注释
才:刚刚。入:进入。
林峦:山林。
屏迹:隐藏踪迹。
自幸:自我庆幸。
少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婴孩:婴儿。
底苦:承受的痛苦。
不解事:不懂事。
偏是:偏偏是。
怕时:害怕的时候。
方始啼:才开始啼哭。
翻译
刚刚隐入山林之中,避开人群的时候我感到庆幸,因为这里鲜有人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乱世之中,选择隐匿于山林以避世的情景。首句"才入林峦屏迹时",写诗人刚刚进入山林,刻意隐藏行踪,表现出对纷扰世事的疏离和自我保护的谨慎。"此身自幸少人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希望能避开世人的眼光,过上相对平静的生活。
接下来两句"婴孩底苦不解事,偏是怕时方始啼"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不懂世事的婴儿,暗示自己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恐惧。婴儿在害怕时才会啼哭,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在动荡时局中的不安和忧虑,却又因为无知无能而无法改变现状。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亲身经历,展现了诗人对乱世的逃避心理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情感深沉。萧澥作为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富有哲理,这首《寇中逃山(其二)》也不例外,体现了他独特的避世观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