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子陵何为而辞汉,太公何为而归周全文

子陵何为而辞汉,太公何为而归周

出处:《题渔樵问话图
明 · 胡奎
江可渔,山可樵,山头白云手可招。
出门黄尘浩如海,胡不归来共逍遥。
何人写此渔樵子,咫尺江山千万里。
船系松根双石头,山人伐木来相求。
相求未已还相问,问之不答心悠悠。
子陵何为而辞汉,太公何为而归周
买臣何为而晚遇,屈原何为而远游。
持我修月斧,操君济川舟。
天子不知名,大臣不见收。
渔翁向樵还大笑,今古同生不同调。
富贵功名何足论,与君尽醉长倾倒。

鉴赏

这首诗以渔樵问答为题材,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画卷。诗人通过渔樵之间的对话,探讨了人生、仕途、隐逸等主题,充满了哲理意味。

首句“江可渔,山可樵,山头白云手可招”,描绘了渔夫在江中垂钓,樵夫在山上砍柴的场景,山头的白云仿佛触手可及,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氛围。接着,“出门黄尘浩如海,胡不归来共逍遥”两句,诗人以黄尘浩瀚的比喻,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呼唤人们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何人写此渔樵子,咫尺江山千万里”则赞美了画家的技艺,将如此广阔的江山美景浓缩于方寸之间,展现了艺术的魅力。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借渔翁与樵夫的对话,引出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如严光(子陵)、姜尚(太公)、朱买臣、屈原等,探讨了他们选择隐逸或入世的原因,以及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最后,“持我修月斧,操君济川舟。天子不知名,大臣不见收”表达了对那些不被当权者赏识却拥有超凡才华之人的同情和敬意。诗人以渔翁的大笑作为结尾,寓意古今虽有不同,但人们对于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却是相通的。整首诗在探讨人生哲学的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