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霁后春如在,燕雀鸣时夏正清
出处:《春夏之交风雨弥旬耳目所触即事十绝 其四》
宋 · 汪莘
野水平桥细浪生,柴门草长断人行。
园林霁后春如在,燕雀鸣时夏正清。
园林霁后春如在,燕雀鸣时夏正清。
注释
野:野外。水平:水面平直。
桥:小桥。
细浪:细微的波浪。
柴门:简陋的木门。
草长:草长得茂盛。
断人行:几乎无人行走。
园林:园林景色。
霁后:雨过天晴后。
春如在:春天仿佛还在。
燕雀:燕子和麻雀。
鸣时:鸣叫的时候。
夏正清:夏天显得特别清新。
翻译
野外的水面映照着小桥,微波荡漾,简陋的柴门前杂草丛生,几乎没有人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夏交替时节的景象。开篇“野水平桥细浪生,柴门草长断人行”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萧索的田园风光。"野水平桥"和"柴门草长"都烘托出了一个荒废、不为人知的小村落,而"细浪生"则传递出水流轻柔的声音,与"断人行"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幽深与孤寂的感觉。
接着,“园林霁后春如在,燕雀鸣时夏正清”两句,则转换了画面,带领读者步入一个经历过雨后的花园。"园林霁后"描绘了雨后的宁静与纯净,而"春如在"则表明尽管已经是春末,但依旧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也体现出诗人对于时间流转中生命力度的深刻感悟。最后,“燕雀鸣时夏正清”则是夏日的宁静与明净,燕子的鸣叫和夏季的到来交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悠远,通过对春末夏初景象的精妙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四季更迭、生命力度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