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商忽云至,暂得奉衣巾
出处:《织女赠牵牛诗》
南北朝 · 沈约
红妆与明镜,二物本相亲。
用持施点画,不照离居人。
往秋虽一照,一照复还尘。
尘生不复拂,蓬首对河津。
冬夜寒如此,宁遽道阳春。
初商忽云至,暂得奉衣巾。
施衿已成故,每聚忽如新。
用持施点画,不照离居人。
往秋虽一照,一照复还尘。
尘生不复拂,蓬首对河津。
冬夜寒如此,宁遽道阳春。
初商忽云至,暂得奉衣巾。
施衿已成故,每聚忽如新。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织女对牵牛的思念之情。开篇"红妆与明镜,二物本相亲"即点出了女性化妆时对镜子的依赖,以及这种依赖如同她与远方牵牛的情感一样不可或缺。
"用持施点画,不照离居人"一句则表达了织女在日常的打扮过程中,虽然使用着镜子和化妆品,却无法借此消除内心对远方伴侣的思念。这里的“不照”并非指不使用镜子,而是即便照了镜子,也无法带来温暖,只能感受到孤独与冷清。
"往秋虽一照,一照复还尘"这两句诗则透露出织女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这种回忆如何迅速被现实中的孤寂所代替。“一照”指的是偶尔的一瞥,而“还尘”则是比喻着美好的记忆最终还是会随风逝去,无法长久。
"尘生不复拂,蓬首对河津"这两句表达了织女心中的哀愁,她已无力再去清理那些灰尘(即生活的烦恼),只能孤独地站在河边(河津)发呆。这里的“蓬首”形象强烈,传递出一种无助与沮丧。
"冬夜寒如此,宁遽道阳春"则是织女在严冷的冬夜感慨万千,她无法将这般寒冷比作温暖的春日,这里“宁遽”表达了一种绝望的情绪。
最后两句"初商忽云至,暂得奉衣巾。施衿已成故,每聚忽如新"则是对织女与牵牛偶尔相见时那份珍贵的记忆。她在短暂的相聚中接受了来自爱人的衣物(这里指的是某种礼物或信物),这种温馨的瞬间虽已成为过往,但每次回想起来,仍旧如同初遇一样充满新鲜感。
整首诗通过织女对化妆、镜子以及与牵牛相聚时的点滴记忆,展现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以及对于爱情的无奈与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