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哀声流野外,鱼龙骄舞到城头
清 · 林则徐
尺书来讯汴堤秋,叹息滔滔注六州。
鸿雁哀声流野外,鱼龙骄舞到城头。
谁输决塞宣房费,况值军储仰屋愁。
江海澄清定何日,忧时频倚仲宣楼。
鸿雁哀声流野外,鱼龙骄舞到城头。
谁输决塞宣房费,况值军储仰屋愁。
江海澄清定何日,忧时频倚仲宣楼。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林则徐所作,名为《张仲甫舍人闻余改役东河以诗志喜因叠寄谢武林诸君韵答之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尺书来讯汴堤秋,叹息滔滔注六州”,以“尺书”开篇,暗示收到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件,内容关乎秋季的汴堤景象,引发深沉的叹息,感叹洪水泛滥,影响到了六个州县。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连,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颔联“鸿雁哀声流野外,鱼龙骄舞到城头”,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情感。鸿雁哀鸣,鱼龙在城头嬉戏,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鸿雁的哀鸣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不安,而鱼龙的“骄舞”则可能寓意着某些势力的得意忘形,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忧虑。
颈联“谁输决塞宣房费,况值军储仰屋愁”,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局的忧虑。决塞宣房费指的是治理黄河水患的费用巨大,而“军储仰屋愁”则表明军粮储备紧张,民生艰难。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财政困难和军事压力的深切关注。
尾联“江海澄清定何日,忧时频倚仲宣楼”,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和平与安定的渴望。在经历了动荡之后,人们都希望有一个安宁的日子。诗人倚靠在仲宣楼旁,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时局的无奈和忧虑。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深沉的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