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流桐柏远,逗浦木兰轻
出处:《早发淮口望盱眙》
唐 · 骆宾王
养蒙分四渎,习坎奠三荆。
徙帝留馀地,封王表旧城。
岸昏涵蜃气,潮满应鸡声。
洲迥连沙静,川虚积溜明。
一朝从捧檄,千里倦悬旌。
背流桐柏远,逗浦木兰轻。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
唯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
徙帝留馀地,封王表旧城。
岸昏涵蜃气,潮满应鸡声。
洲迥连沙静,川虚积溜明。
一朝从捧檄,千里倦悬旌。
背流桐柏远,逗浦木兰轻。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
唯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蒙:启蒙教育。渎:大河。
习坎:学习坎卦,象征困难和挑战。
奠:奠基。
蜃气:海市蜃楼的雾气。
洲迥:遥远的洲渚。
悬旌:摇动旗帜。
桐柏:地名,可能指桐柏山。
木兰:木兰舟,古代一种轻便的小船。
大块:大自然。
贞心:坚贞的心灵。
寒潭:寒冷的潭水。
翻译
启蒙教育分设四条大河,坎卦象征的学习在三荆之地奠基。迁移帝王的遗迹留下一片土地,封王的仪式在旧城举行以示纪念。
岸边黄昏时雾气弥漫,潮水涨满时仿佛回应着鸡鸣。
遥远的洲渚连接着宁静的沙滩,河流空旷,积水明亮。
一日间接到任命,长途跋涉疲于摇动旗帜。
逆流而上的舟行至桐柏之地渐行渐远,木兰舟轻盈地停靠在水边。
小山隐藏了道路,大自然的壮丽让人感叹人生短暂。
只有坚贞的心灵留存,独自映照在寒冷的潭水中保持清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淮河口远离家乡的凄凉心情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诗中“养蒙分四渎,习坎奠三荆”两句,通过对古代圣王治水与修堤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和追思。"徙帝留馀地,封王表旧城"则是诗人借历史事件抒发自己对于往昔时光的眷恋之情。
接下来的“岸昏涵蜃气,潮满应鸡声”两句,生动描绘了淮河口黄昏时分的景象,水汽氤氲、潮汐与鸡鸣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情境。
"洲迥连沙静,川虚积溜明"则是对自然风光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深沉的感情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明澈。
"一朝从捧檄,千里倦悬旌"中的“檄”指的是古代军队中用来报时或集合兵力的木制工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长途跋涉的辛劳与孤独感。
"背流桐柏远,逗浦木兰轻"则是对旅途中的景物进行描写,通过“桐柏”与“木兰”的不同情感色彩,传达了诗人对于归程的渴望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情绪。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强调了旅途中的艰难与孤独,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辛酸。
最后,“唯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表达了诗人坚守不渝的节操和纯洁的心灵,即便是在孤寂与艰辛中,也能保持自己的本真,如同那清澈的“寒潭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