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盗从西来,击钟召群臣
出处:《感怀十七首》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荷丝织为衣,禦寒终不温。
章句小儒生,安识经与纶。
高冠带金玉,端坐如鬼神。
轻车从肥马,游宴无冬春。
志士沈下僚,能智岂获伸。
大盗从西来,击钟召群臣。
空复见异类,何以张吾军。
大者为鸡狗,鸣吠从他人。
小者如蛹蚕,只自营其身。
章句小儒生,安识经与纶。
高冠带金玉,端坐如鬼神。
轻车从肥马,游宴无冬春。
志士沈下僚,能智岂获伸。
大盗从西来,击钟召群臣。
空复见异类,何以张吾军。
大者为鸡狗,鸣吠从他人。
小者如蛹蚕,只自营其身。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怀十七首(其五)》,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通过对比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和道德观念,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
首句“荷丝织为衣,御寒终不温”描绘了贫苦百姓生活艰辛,即便穿着用荷丝织成的衣服也无法抵御严寒的情景,暗喻了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助。接着,“章句小儒生,安识经与纶”一句,将目光转向知识阶层,讽刺那些只会死读书、不懂实际应用的书生,揭示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社会现象。
“高冠带金玉,端坐如鬼神”描绘了权贵阶层的奢华生活和傲慢态度,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佩戴珍贵的珠宝,坐在高高的位置上,仿佛是不可侵犯的神灵。然而,“轻车从肥马,游宴无冬春”则进一步揭露了这些权贵们的生活奢侈和无所顾忌,他们乘坐轻便的车辆,骑着膘肥体壮的骏马,一年四季都在享受豪华的宴饮。
接下来,“志士沈下僚,能智岂获伸”表达了对有志之士在社会底层默默奉献却无法施展才华的同情。而“大盗从西来,击钟召群臣”则暗示了社会动荡不安,强盗横行,统治者却依然沉迷于享乐,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安危。
最后,“空复见异类,何以张吾军”表达了对社会混乱、无力应对危机的无奈。“大者为鸡狗,鸣吠从他人”讽刺了社会中的强者只是盲目跟从,没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小者如蛹蚕,只自营其身”则比喻弱者只顾自己的生存,缺乏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