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冉冉夕阳浮,绿树微茫见涿州
出处:《晚过涿州》
明 · 黄仲昭
青山冉冉夕阳浮,绿树微茫见涿州。
白雁声寒燕塞晚,丹枫叶落蓟门秋。
渔舟荡漾归江浦,画角凄凉起戍楼。
黄帝蚩尤俱寂寞,眼前赢得水东流。
白雁声寒燕塞晚,丹枫叶落蓟门秋。
渔舟荡漾归江浦,画角凄凉起戍楼。
黄帝蚩尤俱寂寞,眼前赢得水东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晚过涿州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沉的历史感。首联“青山冉冉夕阳浮,绿树微茫见涿州”以动态的描写展现了夕阳下山峦起伏、绿树隐约的情景,涿州的轮廓在远处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颔联“白雁声寒燕塞晚,丹枫叶落蓟门秋”进一步深化了季节与时间的意象。白雁在寒冷的夜晚南飞,燕塞的晚景显得格外寂寥;丹枫在秋风中飘落,蓟门的秋天充满了萧瑟之感。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颈联“渔舟荡漾归江浦,画角凄凉起戍楼”则将视角转向了人与自然的互动。渔舟在江面上轻轻摇曳,似乎在向归宿的方向前进;而戍楼上传来的画角声,既凄凉又充满边塞的豪情,展现了边疆生活的独特韵味。这两句通过渔舟与画角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与战争之间复杂情感的思考。
尾联“黄帝蚩尤俱寂寞,眼前赢得水东流”以历史人物黄帝与蚩尤的传说作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无论是古代的英雄还是神话中的神灵,最终都归于寂寞,只有眼前的流水依旧东流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这一联以深邃的历史感收束全诗,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历史的独特感悟,具有浓郁的意境美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