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夕松声里,波涛势未非
出处:《山堂夜坐忽忆彭蠡湖遇风有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扬澜风大作,舟尽上天飞。
白浪吞庐岳,黄沙捲翠微。
长年犹失色,狂客竟忘机。
此夕松声里,波涛势未非。
白浪吞庐岳,黄沙捲翠微。
长年犹失色,狂客竟忘机。
此夕松声里,波涛势未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坐山堂,回忆起在彭蠡湖遭遇风暴的场景,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壮阔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扬澜风大作”,开篇即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描绘出风暴来临前的景象,风力之大,足以让水面掀起巨浪。接着“舟尽上天飞”一句,夸张地表现了风暴的威力,船只仿佛被风力抛向空中,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风暴的恐怖与壮观。
“白浪吞庐岳,黄沙捲翠微”两句,进一步渲染风暴的气势。白浪滔天,几乎将庐山吞没;黄沙席卷,连翠绿的山峦都失去了原有的颜色。这两句不仅描绘了风暴的破坏力,也暗示了风暴的广阔范围和强烈冲击力。
“长年犹失色,狂客竟忘机”则表达了风暴对人的影响。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船夫,在如此猛烈的风暴面前也感到惊恐,而狂放不羁的客人甚至忘记了平日的机智,可见风暴的震撼力之强。
最后,“此夕松声里,波涛势未非”两句,诗人将思绪从风暴中拉回,似乎在松林中找到了平静。虽然波涛仍在,但通过松声的衬托,给人以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感觉,暗示了即使面对巨大的自然力量,内心仍能保持一份宁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内心平静的追求。